咏石榴诗

涂林未应发,春暮转相催。

然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

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

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裁。

还忆河阳县,映水珊瑚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咏石榴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榴树从初春到盛夏的生长过程与美丽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石榴树比作夜间的灯火与早春的梅花,既形象又生动地展现了石榴树在春末夏初时的独特魅力。

“涂林未应发,春暮转相催。” 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背景,虽是春末,但石榴树还未开花,却在春光渐逝中显得更加引人注目。这里的“涂林”暗指石榴树,诗人通过“未应发”与“转相催”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时间紧迫、生机勃发的氛围。

“然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石榴树的形态之美。诗人将石榴树上的果实比作夜晚的灯火,既形象地表现了果实的光泽与亮度,又赋予了石榴树一种神秘而温馨的意境。同时,还将果实比作连串的珍珠,与早春的梅花相比较,突出了石榴果实的饱满与独特,展现出其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美。

“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 这两句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讲述了石榴树的来源与用途。石榴原产于西域,经过历史的流转,被移植到了南方,不仅带来了异域风情,还成为了酿造美酒的原料之一。这一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与利用。

“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裁。” 最后两句是对石榴树叶子与花朵的细致描写。诗人用“新剪”与“故裁”来形容叶子与花朵的色泽与形态,既表现了它们的清新与娇艳,也暗示了石榴树生命力的旺盛与美丽。

整体而言,《咏石榴诗》通过对石榴树生长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形态、色彩的生动刻画,展现了石榴树独特的自然之美与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121)

萧绎(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七符。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 字:世诚
  • 籍贯:南兰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508—554

相关古诗词

看摘蔷薇诗

倡女倦春闺,迎风戏玉除。

近丛看影密,隔树望钗疏。

横枝斜绾袖,嫩叶下牵裾。

墙高攀不及,花新摘未舒。

莫疑插鬓少,分人犹有馀。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赋得竹诗

嶰谷管新抽,淇园节复修。

作龙还葛水,为马向并州。

柯亭临绝涧,桃枝夹细流。

冠学芙蓉势,花堪威凤游。

邛王若有献,张骞应拜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咏池中烛影诗

鱼灯且灭烬,鹤焰暂停辉。

自有衔龙烛,青光入朱扉。

映水疑三烛,翻池类九微。

入林如磷影,度渚若萤飞。

河低扇月落,雾上珠星稀。

章华终宴所,飞盖且相追。

形式: 古风

咏晚栖乌诗

日暮连翩翼,俱向上林栖。

风多前归驶,云暗后群迷。

路远声难彻,飞斜行未齐。

应从故乡返,几过入兰闺。

借问倡楼妾,何如荡子妻。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