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七夕》诗,由明代诗人景翩翩所作,描绘了七夕节的凄美与哀愁。
首联“楼前箫史忆吹箫,雁足西风倍寂寥”,以“箫史”典故引入,借箫声唤起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以“雁足西风”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望断支机应化石,愁填乌鹊未成桥”,运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通过“望断支机”和“乌鹊不成桥”的描述,表达了对爱情阻隔的无奈与哀伤。其中,“化石”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等待的漫长与坚定,“不成桥”则暗示了爱情的不可得。
颈联“素毫月冷吟梧叶,纨扇秋回识柳条”,转而描写了一幅静谧的秋夜景象。诗人以“素毫”、“月冷”、“梧叶”、“纨扇”、“秋回”、“柳条”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哀愁情绪。
尾联“姊妹东邻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以“乞巧”这一传统节日活动,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同时,通过“莫教瓜果浪相招”的劝诫,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七夕节特定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爱情、孤独、渴望等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