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侯歌

仙居县丞寇海邦,白昼突入干矛鏦。

帖侯亲骑大宛马,快剑跃出苍龙双。

须张眦裂赫如虎,杀气雄风助虓武。

髑髅掷地血飞雨,短兵未接寇偃鼓。

天南弧矢夜掩光,狼角赭赤云玄黄。

洪涛鲸鲵去咫尺,再战身与城存亡。

艨艟千百水犀手,主者谁欤仆旗走。

岳立不转鏦杀之,殉忠国家良亦厚。

君不见台州牧长金兜鍪,气节自是名臣流。

情钟儿女挫坚锐,卒堕贼计空贻羞。

男儿真伪那料得,长松古柏寒增色。

鸿飞冥冥我何及,落日荒山泪横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帖侯歌》由元末明初诗人王逢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帖侯英勇无畏、忠心报国的形象。

开篇以“仙居县丞寇海邦”起笔,引入一场激烈的战斗场景。帖侯在白天突然闯入敌阵,手持大宛马和苍龙双剑,气势汹汹,杀气腾腾。他怒目圆睁,如同猛虎,杀气冲天,令人胆寒。敌人被他的气势震慑,纷纷倒下,甚至有人被掷出的骷髅砸中,鲜血飞溅。然而,帖侯并未立即发起攻击,而是让敌人停止了进攻,展现了其智勇兼备的一面。

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战场景象,箭矢隐没于夜色之中,狼角染上赤红,天空呈现出玄黄之色。双方距离仅咫尺之遥,随时可能再次交战,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战场上,千百艘战舰在水手们的操控下激烈对峙,但真正的主宰者是谁,却未明言。

帖侯屹立不倒,面对敌人的攻势,他犹如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峰,最终将敌人一一斩杀。他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这种忠诚和牺牲精神值得后人铭记。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台州牧长虽然身着金甲,但因情感过于儿女情长,未能展现出坚毅果敢的品质,最终落入敌人的计策,徒留羞愧。

最后,诗人感慨男儿的真伪难以预料,即使是最坚韧的松柏,在寒冷中也显得更加苍翠。而自己只能看着鸿雁高飞,无力相助,只能在落日余晖下的荒山上,泪水横流,表达对帖侯英勇事迹的深深敬仰和惋惜。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塑造了一位英勇忠贞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反思了人性中的弱点和战争的残酷。

收录诗词(287)

王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字:原吉
  • 籍贯:元明间常州府江阴
  • 生卒年:1319—1388

相关古诗词

送宋宗道归洛阳

选郎分手楚天涯,万里春明稳到家。

庭下已生书带草,马头初见米囊花。

汴淮湠漫经梁苑,星斗参差犯汉槎。

中国未应风俗异,旧京宁觉路途赊。

鲛宫献佩当明月,鹄殿吹笙隐太霞。

貂弊世怜苏季子,赋成人哭贾长沙。

若为抚事伤遗迹,正用怀才待物华。

闻道乡闾诸父母,杖藜期看马卿车。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送朱自明辟闽宪奏差

闽中乌府小清都,列郡山峦紫翠纡。

王化直来天北极,文星多聚海南隅。

暖尘花气随骢马,春日榕阴满鹧鸪。

况有翰林持使节,宪郎应得效驰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奉题先世所藏严子陵小像

千仞台临七里滩,羊裘鹤发老鱼竿。

客星帝座分天象,颍水箕山并晓寒。

遂起后尘甘党锢,尚存馀烈愧南冠。

桂丛苯莼蘋花薄,怅望高风一羽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郡知事李仲常还金华

列郡歌岑晊,孤城颂李膺。

文华仙掌露,人品玉壶冰。

画本黄荃学,诗兼毕曜能。

关河千里道,风雨十年灯。

荐鹗知无忝,登龙贵早承。

朔云低紫禁,东璧映青绫。

郎署新帷幄,儒门古豆登。

鼋梁初隐见,羽檄遂飞腾。

军事诸曹服,元僚太守称。

芙蓉秋独卧,骠骑日同兴。

众仰宽民力,谁堪作帝肱。

扫除尘澒洞,屏蔽雪侵陵。

野戍销锋镝,田家罢棘矜。

昆崙天柱正,宸极泰阶升。

顾此心常切,多君兴远乘。

崇桃红雾敛,丰草绿波增。

喻蜀汉司马,归吴张季鹰。

宦情轻比蜕,行色澹于僧。

三洞金晶发,双溪白练澄。

过家饶赏咏,来纸细缄縢。

形式: 排律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