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聚作梨梢白,轻争柳絮狂。
夜来花里宿,通体牡丹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夜景象。"聚作梨梢白,轻争柳絮狂"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色彩和形态,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梨花如同洁白的云朵簇拥在枝头,而柳絮则像是细腻温柔的丝线轻轻飘舞,两者相互辉映,展现了春天生命力旺盛的一面。
"夜来花里宿,通体牡丹香"则将情景转向夜晚,诗人似乎沉浸在这宁静美好的夜晚之中。"夜来花里宿"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而"通体牡丹香"则是对牡丹花香的描写,这里的“通体”意味着整个身体都沁出牡丹的芬芳,既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受,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和深切体验,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雅脱俗的情怀。
不详
古木森森覆墓亭,大农祠在古桐城。
后来为政应千辈,能使斯民独有情。
地势如披掌,天形似覆盘。
三星罗户牖,北斗挂阑干。
晚色芙蕖静,秋香桂子寒。
更无山碍眼,剩觉水云宽。
夜宿雾山雾,晨茹芝山芝。
年来嗜好衰,但与青山宜。
登临意未惬,出户车已脂。
王事有期程,爱山岂余私。
崎岖田野间,食寝将安之。
天寒未落日,税驾忽在兹。
二山已陈迹,兹处尤新奇。
翠竹与黄花,一一对山扉。
对景自忘言,若与予心期。
眠云饱山色,那得困与饥。
山僧喜我来,迎我留新诗。
我有爱山痴,山僧知不知。
名蓝占幽寂,花木深禅房。
开轩俯芳流,竹风终日凉。
谓此已胜绝,坐可雄诸方。
谁知槿篱外,古木郁苍苍。
下有湍激涧,珠玉鸣琅珰。
何当开松门,两岸安石床。
尽发溪山奇,枕流挈其芳。
他年我重来,君子留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