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乐平寺

名蓝占幽寂,花木深禅房。

开轩俯芳流,竹风终日凉。

谓此已胜绝,坐可雄诸方。

谁知槿篱外,古木郁苍苍。

下有湍激涧,珠玉鸣琅珰。

何当开松门,两岸安石床。

尽发溪山奇,枕流挈其芳。

他年我重来,君子留徜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名蓝占据着幽静之地,禅房被花木深深环绕。
推开窗子俯瞰芬芳流水,竹林间的风带来整天的清凉。
我认为这里已经无比美好,足以傲视四方。
谁知篱笆之外,古木葱郁繁茂。
下面有湍急的溪涧,如珠玉般在琅珰中作响。
何时能开启松木门扉,两岸安置石床。
那时我要展现溪山的奇景,枕着流水携取芬芳。
将来我再来时,希望君子们能在此悠闲漫步。

注释

名蓝:著名的寺庙。
幽寂:寂静深远。
花木深禅房:禅房被繁花绿树包围。
开轩:推开窗户。
芳流:芳香的流水。
竹风:竹林之风。
终日凉:整日清凉。
胜绝:极美无比。
雄诸方:超越四方。
槿篱:槿木篱笆。
古木郁苍苍:古老的树木茂盛。
湍激涧:湍急的山涧。
珠玉鸣琅珰:水声如珠玉撞击。
松门:松木门。
石床:石制床铺。
溪山奇:溪谷山峦的奇景。
枕流:枕着流水。
他年:将来。
君子留徜徉:君子们在此逗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佛教禅房,环境清凉,花木深茂。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世、宁静致远的修行之地。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平和而不失丰富,显示出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名蓝占幽寂"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蓝天下的静谧景象令人心旷神怡。紧接着,"花木深禅房"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隐逸自在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开轩俯芳流,竹风终日凉"一句,更是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清晨推窗对景的美好,以及竹林中随风摇曳带来的凉意。这里,"芳流"指的是花香四溢,而"竹风"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清新和宁静。

"谓此已胜绝,坐可雄诸方"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环境的赞美之情,以及在这样的地方坐禅,可以使心灵得到极大的满足和超脱。

然而,下面的"谁知槿篱外,古木郁苍苍"一句,又引出了新的意象。这里的"槿篱"指的是竹篱笆,而"古木郁苍苍"则描绘了一种历史悠久、树木参天的景致,让人不禁思考这份宁静背后可能隐藏的深远故事。

紧接着,"下有湍激涧,珠玉鸣琅珰"一句,则以水声和珠玉的声音增添了自然界的音乐性。这里的"湍激涧"形容溪流的迅急,而"珠玉鸣琅珰"则是对清澈泉水中石块撞击的声音进行的生动描绘。

至于最后两句"何当开松门,两岸安石床。尽发溪山奇,枕流挈其芳。他年我重来,君子留徜徉。"则是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憧憬,以及希望能够再次回到这个地方,享受那份宁静和美丽的自然之景。

整首诗以平缓的节奏、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脱尘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

收录诗词(19)

刘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宝妆

门掩黄昏,画堂人寂,暮雨乍收残暑。

帘卷疏星门户悄,隐隐严城钟鼓。

空街烟暝半开,斜日朦胧,银河澄淡风凄楚。

还是凤楼人远,桃源无路。

惆怅夜久星繁,碧空望断,玉箫声在何处。

念谁伴、茜裙翠袖,共携手、瑶台归去。

对修竹、森森院宇。曲屏香暖凝沈炷。

问对酒当歌,情怀记得刘郎否。

形式: 词牌: 八宝妆

花心动

偏忆江南,有尘表丰神,世外标格。

低傍小桥,斜出疏篱,似向陇头曾识。

暗香孤韵冰雪里,初不怕、春寒要勒。

问桃杏贤瞒,怎生向前争得。省共萧娘笑摘。

玉纤映琼枝,照人一色。

澹粉晕酥,多少工夫,到得寿阳宫额。

再三留待东君看,管都将、别花不惜。

但只恐、南楼又三弄笛。

形式: 词牌: 花心动

转调满庭芳/满庭芳

风急霜浓,天低云淡,过来孤雁声切。

雁儿且住,略听自家说。

你是离群到此,我共那人才相别。

松江岸,黄芦影里,天更待飞雪。

声声肠欲断,和我也、泪珠点点成血。

一江流水,流也呜咽。

告你高飞远举,前程事、永没磨折。

须知道、飘零聚散,终有见时节。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屑]韵

菩萨蛮(其二)夏

簟纹双映冰肌艳。艳肌冰映双纹簟。窗外竹生风。

风生竹外窗。点红潮醉脸。脸醉潮红点。

廊上月昏黄。黄昏月上廊。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