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

孟嘉嗜酒桓温笑,徐邈狂言孟德疑。

公独未知其趣尔,臣今时复一中之。

风流自有高人识,通介宁随薄俗移。

二子有灵应抚掌,吾孙还有独醒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孟嘉酷爱饮酒,桓温对此嘲笑,徐邈豪言壮语让曹操疑惑。
唯独你不懂其中的乐趣,我偶尔还能体会一二。
风雅之事自有高人赏识,通达之人岂能随世俗变迁。
如果两位贤者有灵,定会拊掌称快,我的孙子还会坚守清醒独立。

注释

孟嘉:指孟嘉,三国时期魏国名士。
嗜酒:非常爱好饮酒。
桓温:东晋权臣,曾率军北伐。
狂言:豪放不羁的言论。
孟德:曹操的字。
疑:疑惑。
公: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指桓温。
趣尔:其中的乐趣。
时复:偶尔。
中之:体会得到。
风流:指风雅、才情出众。
高人:指有深厚修养的人。
通介:通达而不拘小节。
薄俗:浅薄的世俗。
二子:指孟嘉和徐邈。
灵:灵魂,这里指贤者的形象。
应抚掌:应该会鼓掌赞同。
吾孙:我的孙子。
独醒: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通过对比历史上知名的人物,如嗜酒的孟嘉、桓温之笑,以及徐邈的狂言和孟子的疑惑,来表达自己与友人(太守徐君猷和通守孟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欣赏。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不随波逐流的情怀。

“公独未知其趣尔,臣今时复一中之。”这里的“公”指代友人,而“我”则是诗人自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理解和共鸣,显示出深厚的友情和相互间的情谊。

下片“风流自有高人识,通介宁随薄俗移。”则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及品味的追求,以及对于世俗观念的超越。这里的“风流”指的是文艺之美,“高人”是指那些能理解和欣赏这种美的人。

最后两句“二子有灵应抚掌,吾孙还有独醒时。”诗人提到“二子”可能是指自己与友人的某种精神状态或文学作品,这里的“灵”意味着才华横溢,而“抚掌”则表达了一种欣赏和赞美的情感。至于“吾孙”,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后世,或者更广义地理解为能够领会诗人情怀的读者。“独醒时”则是形容那些能在醉生梦死的人群中保持清醒的个体。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深厚友谊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闻捷

闻说官军取乞訚,将军旂鼓捷如神。

故知无定河边柳,得共中原雪絮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闻洮西捷报

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

露布朝驰玉关塞,捷烽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

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

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

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

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

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

相期结书社,未怕供诗帐。

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送牛尾狸与徐使君

风捲飞花自入帷,一樽遥想破愁眉。

泥深厌听鸡头鹘,酒浅欣尝牛尾狸。

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

殷勤送去烦纤手,为我磨刀削玉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