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含虚洞二首(其一)

高树猿啼乱水声,寻幽不觉洞中行。

骊龙宿处云常暗,羽客归时路自明。

别后已迷丹灶火,回来犹认玉童名。

从今已去朝金阙,便隔人间五百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洞穴的探险之旅,充满了神秘与玄妙的色彩。诗人以“高树猿啼乱水声”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猿猴的啼叫声与流水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引领读者踏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寻幽不觉洞中行”,随着探索的深入,诗人似乎迷失在了这神秘的洞穴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全身心地沉浸在这片未知的领域里。接下来的两句,“骊龙宿处云常暗,羽客归时路自明”,运用了骊龙和羽客的意象,分别象征着深邃与超凡脱俗,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在这神秘之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光明指引着前行的道路。

“别后已迷丹灶火,回来犹认玉童名”,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离开时的困惑与迷茫,以及归来时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确认。丹灶火象征着修炼与追求,玉童则代表了仙界的使者或守护者,诗人通过这两者的对比,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最后,“从今已去朝金阙,便隔人间五百生”一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更深远的境界。从今以后,他将以一种超越世俗的方式生活,仿佛已经跨越了五百个轮回,达到了一个全新的精神层面。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神秘与超脱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我超越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3)

独孤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含虚洞二首(其二)

扪萝攀蹬步欹危,历览幽岩骇怪奇。

泉石膏肓传亦久,神仙窟宅到何迟。

真人鹿引非无路,洞府龙升自有时。

但觉尘缘挹绝景,踌躇落笔愧题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经故宫女坟有感(其一)

家国久随狂虏没,春芜又向冢头青。

如今忆得当时事,为尔伤心一涕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经故宫女坟有感(其二)

长郊烟淡月华清,因醉荒坟半夜醒。

失路孤吟不胜苦,暗中应有鬼神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送芝上人游罗浮(其一)

一瓶一锡十方游,挥麈湘南夜语投。

四百好峰在何许?寄师双眼看罗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