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王若木来访,与诗人陈恭尹在凤山共度时光的情景。首联“一棹花前万里心,小城烟雨五峰深”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访客的到来,仿佛在花前轻摇一桨,心中却怀揣着万里的思绪,而小城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的五座山峰显得格外深远。这种景象既烘托了访客的远道而来,也暗示了环境的静谧与深邃。
颔联“溪山嘉客能移棹,书札同人得断金”则表达了对访客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访客不仅能够欣赏到溪山之美,还能与诗人一同探讨学问,交流思想,如同金石相击,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象征着深厚的情谊和知识的碰撞。
颈联“只以空谈留永日,愧无清句答清吟”则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访客才华的自谦。诗人认为,他们只是空谈度过漫长的时光,而自己未能写出足以回应访客高雅吟唱的诗句,表达了对访客才情的敬佩和对自己创作的谦逊态度。
尾联“乌衣门巷风流在,别后应知有嗣音”则寄托了诗人对访客离去后的思念以及对未来通信的期待。乌衣门巷代表了往昔的风流韵事,即使访客已去,但诗人相信,通过书信(嗣音)的方式,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交流仍将持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访客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谦虚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