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双照

举息冥方所,徒称宋地僧。

百年应自掷,一饭若为凭。

风暖斗山鹊,烟消露石棱。

分甘云水共,终日任腾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呼吸间已远离尘世,只是空有宋地僧人的名号。
一生光阴应当随性抛洒,一顿饭又怎能作为支撑。
春风吹暖了斗山的喜鹊,炊烟消散露出石头的棱角分明。
共享山水之乐,整日里让心灵自由自在。

注释

举:动作,这里指呼吸。
息:气息。
冥:深远,这里指远离。
方:地方,此处指尘世。
所:处所。
徒:空,白白地。
称:称为,这里有空有之意。
宋地僧:宋地的僧人。
百年:一生。
应:应当。
自掷:随意挥霍,抛洒。
一饭:一顿饭。
若为凭:怎能作为依靠。
风暖:春风吹得温暖。
斗山鹊:斗山上的喜鹊。
烟消:炊烟消散。
露石棱:露出石头的棱角。
分甘:分享甘甜。
云水共:与山水共享。
终日:整天。
任腾腾:任由心灵自由自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的作品《动静双照》。诗人以禅宗的视角,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微描绘,展现了内心世界的静寂与灵动。"举息冥方所,徒称宋地僧",开篇两句表达了僧人的生活状态,即使身处平凡之地,心境却超脱世俗;"百年应自掷,一饭若为凭",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即使是每日的一餐,也显得尤为珍贵,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风暖斗山鹊,烟消露石棱",通过自然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无常,风暖鸟鸣与石棱露珠形成鲜明对比,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最后两句"分甘云水共,终日任腾腾",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缘自在的心境,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在禅定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禅意入诗,寓动于静,展现了僧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具有深厚的禅宗韵味。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次白云端和尚韵礼杨岐会禅师塔

来拜东山祖,峰高日未央。

遐瞻心已足,右绕兴何长。

啼鸟惊人去,飞花过水香。

西河牙爪在,曾不愧汾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观山水图留休禅者

近远何多趣,难将尺寸求。

向来披岳顶,今已遍神州。

水肃苍林晚,寒生玉井秋。

圆蒲冷相对,时与话峰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针生大坑

假道针锋上,行藏云水中。

且非心法妙,自是手头通。

前辈多遗偈,灵襟出众工。

明朝何处去,黄叶度溪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净发吴生

适意多云水,寻幽访所知。

曾于竺峰下,会见宝溪时。

巧理数茎发,清分两点眉。

忽忘心手处,何谓不如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