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述(其二)

玺书皇帝问东皇,亲爱从来昆弟行。

岂有行人真坐罪,忍看邻国到唇亡。

刚闻穷海通飞雁,翻又穹庐纵盗羊。

五百岛民如并命,膏腴割尽可能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再述(其二)》是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作品,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玺书皇帝问东皇”,以“玺书”象征皇帝的权威,以“东皇”暗指东方邻国,暗示了中外交往或冲突的情境。皇帝询问东邻的情况,体现了君主对国家边界的关注与关切。

“亲爱从来昆弟行”,将邻国比作兄弟,强调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应如同兄弟般亲密无间,共同维护和平与稳定。

“岂有行人真坐罪,忍看邻国到唇亡”,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无辜平民因战争而遭受苦难的同情,以及对邻国之间可能发生的残酷战争的不忍目睹。

“刚闻穷海通飞雁,翻又穹庐纵盗羊”,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句描述了通过海上贸易的和平交流,后一句则描绘了草原上放纵的掠夺行为,突显了和平与冲突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五百岛民如并命,膏腴割尽可能偿?”最后两句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五百个岛屿的人民都联合起来,那么被割让的土地是否能够得到补偿?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重视,以及对和平解决争端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展现了黄遵宪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情感深度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再述(其三)

存亡危急上呼天,联乞皇天悔祸延。

朝议正为刘氏袒,里优忽唱李公颠。

主盟牛耳方推长,宾馆鸿胪竟首悬。

误尽攘夷南宋论,况逢毒手又空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述(其四)

噂噂元老语踦闾,沓沓群臣当殿趋。

玉磬赂人终听客,翠华到处即迁都。

预愁清酒黄龙约,尽倒天吴紫凤图。

忍听王孙路旁泣,延秋月黑乱啼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再述(其五)

羽檄飞驰四百州,先防狼角后髦头。

两端首鼠盟吴楚,一国蒙戎党李牛。

天意岂忘黄种贵,帝星犹幸紫微留。

横流忍问安身处,北望徘徊漆室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

压城云黑饿鸱鸣,齐作吹唇沸地声。

莫问空拳殴市战,馀闻扈跸六军惊。

波臣守辙还无恙,日驭挥戈岂有名。

闻道重臣方受节,料应城下再寻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