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其六)己未三月二十五日赏荼

最好荼蘼白间黄。消他蜂蝶采花忙。

春残红粉厌梳妆。

毕卓正思身夜瓮,刘章底用令秋霜。

今宵帏枕十分香。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吴潜的《浣溪沙·其六》。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怀。

"最好荼蘼白间黄"一句,以鲜明的色彩描绘出春天花朵盛开的情景。荼蘼,一种香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生活;而这里与“白间黄”相映衬,表现了春日里多姿多彩的画面。

"消他蜂蝶采花忙"则进一步描写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勃勃。蜂蝶在花间穿梭,忙于采蜜,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也寓含着人间生活的繁华与热闹。

第三句"春残红粉厌梳妆"转换了情境,春天即将过去,花朵开始凋零。这里的“红粉”指的是花瓣,而“厌梳妆”则是对春光不再的哀愁之情,用梳妆来比喻春色渐衰。

接下来的两句"毕卓正思身夜瓮,刘章底用令秋霜",通过描绘深夜和寒霜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感慨。这里使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毕卓”即毕沅、卓茂,唐代文学家,常在夜静人稀时思考文学;二是“刘章”指的是东汉刘章,曾于秋霜之夜赋诗,这两处引用表达了作者在深夜思索和感受着秋天的凉意。

最后一句"今宵帏枕十分香"则转向现实生活,表达了一种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这里“帏枕”指的是精致柔软的床褥,而“十分香”则是对夜晚睡眠中所感受到的温馨和舒适。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春天花开花落、蜂蝶忙碌以及秋霜来临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当前生活美好的珍视。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和桃源韵

半饷西风暖换凉。岩花月魄衬云裳。

一杯旋擘翠橙香。

旧酝不妨排日醉,新篘尚可去时尝。

无何乡里是吾乡。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五)四用韵

雨过池塘水长芽。放开晴日正宜花。

十洲三岛撰繁华。

水畔丽人唐客恨,山阴佳客晋人怀。

可怜云蕊与风葩。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浪淘沙令.戊午中秋和刘自昭

望月眼穿东。云幕千重。有时推出赖他风。

恰似玉环犹未窦,得恁玲珑。谁在华山峰。

一半天中。君逾五十我成翁。

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难逢。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其二)

长记去年时。雪满征衣。佳人携手画楼西。

今日关山千里外,此恨谁知。想见绿窗低。

依旧空闺。惜春还是惜花飞。

纵有游蜂偷得去,争似帘帷。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