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戊午中秋和刘自昭

望月眼穿东。云幕千重。有时推出赖他风。

恰似玉环犹未窦,得恁玲珑。谁在华山峰。

一半天中。君逾五十我成翁。

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难逢。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浪淘沙令·戊午中秋和刘自昭》。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情、寄寓深意的中秋月夜之作。

开篇“望月眼穿东。云幕千重。”两句,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注视与云层的叠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遥望月宫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有时推出赖他风。”此句中,“有时”指的是偶尔间隙,“推出”则是借助自然之力,如风,以此来形容诗人内心对于外界美景的渴望与接受,显现了诗人对自然的顺应和融合。

“恰似玉环犹未窦,得恁玲珑。”这里的比喻——“玉环”和“未窦”,形容月亮如同精致美丽、尚未完全展露的玉器,而“得恁玲珑”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欣赏和领悟。

“谁在华山峰。一半天中。”此处诗人提及华山,意象壮阔,以之比喻月亮悬挂于高远的天际,一半藏于云雾之间,增添了一种神秘与超凡脱俗的感觉。

“君逾五十我成翁。”这里,诗人提及友人的年龄和自己的身分(“翁”为老者自称),通过时间的流转,引出下文对岁月无常和人生易逝的感慨。

最后,“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难逢。”诗人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受,以及面对美好时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哀伤。这里的“笑口”是指当下的欢乐时刻,而这种时刻往往在生活中难以捕捉。

整首诗通过月亮这一中秋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令(其二)

长记去年时。雪满征衣。佳人携手画楼西。

今日关山千里外,此恨谁知。想见绿窗低。

依旧空闺。惜春还是惜花飞。

纵有游蜂偷得去,争似帘帷。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其一)和吴梦窗席上赠别

家在敬亭东。老桧苍枫。浮生何必寄萍蓬。

得似满庭芳一曲,美酒千钟。万事转头空。

聚散匆匆。片帆稳挂晓来风。

别后平安真信息,付与飞鸿。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海棠春.郊行

天涯芳草迷征路。还又是、匆匆春去。

乌兔里光阴,莺燕边情绪。

云梢雾末,溪桥野渡,尽是春愁落处。

把酒劝斜阳,小向花间驻。

形式: 词牌: 海棠春

海棠春(其三)三用韵

苍龙夭矫停今雨。正不待、云吞雾吐。

绝笑大夫松,今古闲言语。清光冷艳侵人处。

漏月影、婆娑自舞。拟作岁寒人,此愿天应许。

形式: 词牌: 海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