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归路》是明代诗人阮自华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归途中的复杂情感与景象。
首联“归路数千里,斜阳咫尺间”,开篇即以“数千里”之遥,展现归途的漫长与艰辛,而“斜阳咫尺间”则在对比中突出了时间的紧迫感与日暮的苍凉,营造了一种既期待又焦虑的氛围。
颔联“角声断城堞,离恨起乡关”,通过“角声”这一特定的音符,渲染了边塞或城池的氛围,同时“断”字暗示了声音的断续与哀伤,与“离恨”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别离的痛苦。
颈联“宿鸟先人入,江流背客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宿鸟”和“江流”赋予情感,前者“先人入”似乎在欢迎归人,后者“背客还”则仿佛在送别远行之人,这种巧妙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绪。
尾联“月中听砧杵,游子复何颜”,以月夜的静谧为背景,通过“砧杵”的声音,即捣衣声,象征着家中的劳作与等待,而“游子复何颜”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家人期待时的愧疚与无力感,以及归途中的疲惫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归途中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