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都志喜二首(其一)

扶病长征药少功,支离容易到辽东。

眼光不觉漫天黑,心血无端噀地红。

从此胸中无宿物,几将身后累诸公。

凤城已分飞难返,今日生还与梦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何栻所作的《回都志喜二首》中的第一首,以“回都”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从辽东返回京城的复杂心情和深刻感慨。

首联“扶病长征药少功,支离容易到辽东”,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身体虚弱,药物不足的状态下,却意外地顺利抵达辽东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扶病长征”、“药少功”等词,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身体的疲惫,同时也暗示了他此行的目的或任务可能并不轻松。

颔联“眼光不觉漫天黑,心血无端噀地红”,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的眼睛似乎在瞬间失去了光明,变得昏暗,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痛苦。而“心血无端噀地红”则以鲜血喷溅的形象,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情感的激荡和内心的痛苦,这种情感的爆发可能是对某种不公、挫折或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颈联“从此胸中无宿物,几将身后累诸公”,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转变。他似乎已经放下了过去的种种负担和困扰,不再为过去的事情所累,甚至开始考虑如何减轻他人的负担。这种转变既体现了诗人的成长和成熟,也流露出他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怀和责任感。

尾联“凤城已分飞难返,今日生还与梦同”,点明了诗人返回京城的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关系。凤城代表了京城,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然而,“分飞难返”暗示了诗人可能无法完全回到那个理想的境地,而“今日生还与梦同”则表达了虽然现实与梦想之间存在差距,但诗人依然能够以一种超脱的心态面对生活,与自己的梦想保持一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56)

何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回都志喜二首(其二)

寓园草木已回牙,生意蓬然客到家。

乍脱沈疴如释缚,暂容休沐当悬车。

墨朱出入閒双管,红绿高低品万花。

行药莫嫌腰脚耎,胜于病榻卧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乙卯六月四日抵里志喜

一去乡关十七年,归来闾巷尚依然。

欢声迎路如雷动,笑面生辉比月圆。

牙节双持谁复羡,腰缠万贯我能捐。

最难八十慈亲健,喜著朝衣舞膝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九月十二日,赵次侯见招,及钱仲谦吴冠英李申兰汪友梅吴肖陶同游虞山。晚归饮仲谦墨园,赋次以记

一峰迎我来,一峰招我去。

白云扶我行,屐齿留不住。

初游破山寺,心證唐贤句。

通幽开曲径,花木纷遮护。

迤逦入三峰,深秀渐披露。

既作山中游,欲尽山中趣。

万绿莽如海,中有蛛丝路。

竹泉清可濯,苔石滑难步。

直立千岁藤,横卧六朝树。

松杉间枫楠,坚老不受蠹。

大才多沈沦,长身极骄倨。

树争滕薛长,花挟邢尹妒。

芙蓉媚新客,嫣红烂无数。

小憩息腰脚,愧我济胜具。

豪哉赵公子,人得江山助。

为山作主人,约客忘世故。

肉食厌腥膻,行厨荐蔬茹。

相当好天日,无风复无雾。

登楼纵遐瞩,指点互告语。

巫相及齐女,约略有遗墓。

山川不能言,何暇事考据?

屯兵矗石垒,传是张王戌。

僭窃安足道,无使吾耳污。

灵境无尽藏,一一要目遇。

失奇防后悔,买勇竞前赴。

同行六七人,筋骨各坚固。

赴山如赴敌,一往气犹怒。

崭石辟剑门,万劫僵不仆。

闯如奇鬼阚,缈若飞仙驻。

踞虎欲跳荡,蟠虬俨回互。

玲珑片片碎,臃肿涂涂附。

将斧凿劖岩,盘古手自厝。

徘徊倚剑立,兹山最奇处。

相去无百里,此来方一顾。

落日赭湖水,惜哉天易暮。

篮舆颇轻健,截竹仿筚簬。

舆人量肥瘠,只愁坐者错。

山行更水行,扁舟问归渡。

今宵当痛饮,馀兴尽倾吐。

入门酒正沸,班席镫已炷。

主客谈杭州,湖山起人慕。

行将道浙江,蜡屐吾其庶。

名山无大小,曲折名乃著。

扪萝从此始,啖蔗安能遽。

正如学佛人,由渐而入悟。

吾身犹病梨,况抱烟霞痼。

异日挂冠回,邻山足园圃。

无嫌俗更俗,将卜寓公寓。

佳处留茅庵,山灵不吾拒。

形式: 古风

琴川即事四首(其一)

五马踟蹰不为罗,惊鸿一瞥问如何?

小家碧玉严妆少,大道青楼薄命多。

判别薰莸安可误,平章桃李不嫌苛。

连斑彩翼随风下,山馆分明似凤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