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韩判官绅卿

少寻道士居嵩岭,晚事高僧住沃洲。

齿发未知何处老,身名且被外人愁。

欲随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园在虎丘。

独怪子猷缘掌马,雪时不肯更乘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年轻时曾寻找道人隐居在嵩山岭,晚年又与高僧结伴在沃洲度过。
年岁已大却不知在何处老去,名声在外反让外人忧虑不已。
我渴望像陶渊明那样随山水住在茅洞,已有田园在苏州虎丘安居。
特别奇怪的是王子猷宁愿骑马也不愿乘舟赏雪,只因掌中马儿的缘故。

注释

少寻:年轻时寻找。
道士:修道之人。
居:居住。
嵩岭:嵩山。
晚事:晚年从事。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沃洲:古代名山。
齿发:年岁。
何处:哪里。
老:老去。
身名:名声。
外人:他人。
愁:忧虑。
欲随:想要跟随。
山水:自然山水。
茅洞:简陋的山洞(隐居处)。
田园:田园生活。
虎丘:苏州虎丘山。
子猷:晋代书法家王徽之的字。
缘:因为。
掌马:手握马缰。
雪时:下雪的时候。
更乘舟:改乘舟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仕途失意者对于逃离尘世、隐居自然的向往之情。首句“少寻道士居嵩岭”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年轻时曾追随道士到嵩山去过,而现在则是晚年想要模仿高僧住在沃洲(即沃洲寺),显示出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渴望。紧接着“齿发未知何处老,身名且被外人愁”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地点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悲哀与无奈。

中间两句“欲随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园在虎丘”,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想要追随自然之美、隐逸于深山之中的愿望,并且已经在虎丘拥有了一片可以隐居的田园。最后,“独怪子猷缘掌马,雪时不肯更乘舟”则是对一位名叫子猷的人物的描写,可能是一种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早春会王逵主人得蓬字

今年华鬓色,半在故人中。

欲写无穷恨,先期一醉同。

绿丛犹覆雪,红萼已凋风。

莫负归山契,君看陌上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早春夜望

旧雪逐泥沙,新雷发草芽。

晓霜应傍鬓,夜雨莫催花。

行矣前途晚,归欤故国赊。

不劳报春尽,从此惜年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早春夜集耿拾遗宅

如何逋客会,忽在侍臣家。

新草犹停雪,寒梅未放花。

衔杯鸡欲唱,逗月雁应斜。

年齿俱憔悴,谁堪故国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

闻君随谢朓,春夜宿前川。

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

熊寒方入树,鱼乐稍离船。

独夜羁愁客,惟知惜故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