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探访五峰寺的旅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环境的幽静与壮丽,以及寺庙本身的庄严与历史感。
首句“度崦得幽胜,遵溪步横斜”,开篇即点明了行程的起点和方向,通过“度崦”、“遵溪”描绘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引人入胜。接着,“哀湍泻曲折,虬枝老蟠拿”两句,以湍急的水流和古老的树枝形象地展示了沿途的自然景观,水流的“哀”字赋予了动态美,而“虬枝”的形象则充满了生命力。
“危然五峰高,突兀凌晨霞”描绘了五峰寺所在山峰的雄伟壮观,早晨的霞光映照在高耸的山峰上,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接下来,“若有神物护,遗此瞿昙家”两句,诗人似乎在暗示这座寺庙有着某种超自然的守护力量,使得它成为了佛教圣地。
“何年老苾刍,巾钵寄枯槎”描述了寺庙的历史悠久,可能曾有一位老僧人在这里修行,用巾和钵作为生活用品,寄居于枯木之上。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佛教修行者对物质的淡泊。
“乳麀馈朝供,野禽或衔花”两句,通过动物的行为,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宁静与和谐,乳鹿为寺庙提供食物,野鸟衔花装饰,自然与寺庙之间形成了美好的互动。
“尔来三百年,拓址夷谽谺”表明寺庙经历了三百年的变迁,从荒凉之地发展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缔架俯层巘,栋宇日就奢”描绘了寺庙建筑的宏伟与奢华,俯瞰层层山峦,建筑日益繁复。
“古殿仪像设,栖云拥栏牙”表现了寺庙内古殿的庄严与神圣,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空相连,增添了神秘色彩。“董修奉檀施,钟鼓惊麇麑”描述了寺庙的管理与宗教活动,通过董修(管理者)的精心维护和檀施(捐赠)的慷慨支持,寺庙的钟鼓声不时响起,吸引着周围的动物前来聆听。
“中有无尽灯,赓续岁踰赊”强调了寺庙中永恒的灯火,象征着佛法的传承与延续,岁月悠长,灯火却永不熄灭。“大千破幽暗,照了无等差”表达了佛法的光明能够穿透一切黑暗,照亮世间万物,没有高低之分。
“逢禅颇修洁,悃愊初无华”描绘了寺庙中的禅修者,他们生活简朴,内心纯净,没有过多的装饰与华丽。“十年坐空谷,日月绝纤瑕”形容了这些禅修者长时间独处深谷,与世隔绝,日月流转,心中却无一丝瑕疵。
“运水及搬柴,为罪作生涯”说明了禅修者日常生活的简单,通过搬运水和柴火等劳动来赎罪,体现了佛教中的因果律思想。“前山逢老妇,试问赵家茶”结尾以一个生动的场景结束,诗人遇到了一位老妇人,询问她是否知道赵家的茶叶,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暗示了寺庙与外界的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五峰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寺庙的庄严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宗教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