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寺别祖席诸友

落日寒城暮雨馀,满斟离酒意何如。

见妻还指张仪舌,痛国谁怜贾谊书。

羸马病僮旋雇倩,寺禽山獠亦欷歔。

长安可是深居处,更向深山深处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夕阳下的寒冷城市,傍晚的雨后余晖,满杯的离别之酒,心情如何呢?
见到妻子时,想起张仪巧舌如簧,为国家忧虑,又有谁能理解贾谊的忠言呢?
疲惫的马和生病的童仆,只能临时雇佣他人,连寺庙的鸟儿和山中的野人都为之悲叹。
长安难道是我长久居住之地吗?我是否该更深入山中,去那更深的隐居之处。

注释

落日:夕阳。
寒城:寒冷的城市。
暮雨:傍晚的雨。
斟:倒满。
离酒:离别之酒。
意何如:心情如何。
妻:妻子。
张仪舌:像张仪那样能言善辩。
怜:理解。
贾谊书:贾谊的忠告。
羸马:疲惫的马。
病僮:生病的童仆。
雇倩:雇佣他人。
寺禽:寺庙的鸟儿。
山獠:山中的野人。
欷歔:悲叹。
长安:长安(古代都城)。
深居处:长久居住之地。
更向深山深处居:更深入山中隐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凄凉场景,诗人身处寒城,晚雨初歇,情绪沉重。他满斟离酒,心中充满离别的愁绪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人以张仪巧舌如簧比喻自己的才华,却无法改变国家的困境,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又借贾谊的遭遇,流露出无人理解、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羸马病僮”和“寺禽山獠”,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连动物也为之悲叹。最后两句,诗人质疑长安是否真是理想的隐居之地,甚至考虑是否要更深人迹罕至的山林中寻求避世之所,流露出对现实的深深无奈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柴望的这首《灵芝寺别祖席诸友》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个人际遇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71)

柴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号:秋堂
  • 籍贯:江山
  • 生卒年:1212—1280

相关古诗词

诏许出狱呈京尹节斋赵公

臣子狂愚献直言,圣明宽大度如天。

十封应诏皆焚藁,一片忧时祇似弦。

数象逢丁阳九厄,元龟为鉴后千年。

今朝有旨从天下,不到长沙到席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王景阳越中寄别韵

故人书只问平安,已分还山岂愿官。

猿鹤不惊松径梦,貂蝉难换竹皮冠。

长安落叶秋深见,故国斜阳雨后看。

莫道剡中吟不尽,不成吟处亦停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周居易见寄韵

十年为客上长安,人指冰山不会寒。

开口尽言投老易,到头只是挂冠难。

低栖屋宇居常稳,巧小园池坐尽宽。

别有前溪鱼可钓,也须栽竹傍栏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

风沙万里梦堪惊,地老天荒只此情。

世上但知王蠋义,人间惟有伯夷清。

堂前归燕春何处,花外啼鹃月几更。

莫话凄凉当日事,剑歌泪尽血沾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