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景阳越中寄别韵

故人书只问平安,已分还山岂愿官。

猿鹤不惊松径梦,貂蝉难换竹皮冠。

长安落叶秋深见,故国斜阳雨后看。

莫道剡中吟不尽,不成吟处亦停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老朋友的信只问平安,既然归隐山林怎愿做官。
梦中松径的猿鹤不会惊扰,珍贵的貂蝉也无法换取竹皮帽。
在长安深秋落叶中见到故乡,雨后斜阳下遥望祖国。
不要说剡中的诗篇吟咏不完,吟到无法再吟时也会停下马鞍。

注释

故人:老朋友。
书:信。
只问:只关心。
平安:身体健康。
分:已经决定。
还山:归隐山林。
岂:怎么。
愿:愿意。
官:官职。
猿鹤:猿猴和仙鹤。
松径:松树林中的小路。
梦:梦境。
貂蝉:古代贵妇人的饰品,这里比喻珍贵之物。
难换:无法换取。
竹皮冠:用竹皮制成的帽子,象征简朴生活。
长安:古都长安。
落叶:秋天的落叶。
秋深:深秋时节。
故国:故乡。
斜阳:傍晚的太阳。
雨后:雨后的景象。
剡中:古代地名,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吟不尽:吟诵不完。
不成:不能。
吟处:吟诗的地方。
亦:也。
停鞍:停下马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柴望的作品《和王景阳越中寄别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关切和自己的淡泊心境。首句“故人书只问平安”,传达了对朋友的问候,只关心对方是否安好,流露出真挚的情感。第二句“已分还山岂愿官”,表明诗人已经决定归隐山林,无意于仕途,显示出其超脱世俗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猿鹤不惊松径梦,貂蝉难换竹皮冠”通过描绘山林中的宁静生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浮华的不屑。这里,“貂蝉”象征贵重的官帽,而“竹皮冠”则代表简朴的隐士之冠,对比鲜明。

“长安落叶秋深见,故国斜阳雨后看”描绘了秋天长安城的景象,寓言着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感慨。最后一句“莫道剡中吟不尽,不成吟处亦停鞍”,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吟诗作赋时,也愿意为了与友人告别而停下前行的马鞍,体现了友情的深厚。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淡然态度,展现了宋代理性与情感并存的诗风。

收录诗词(71)

柴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号:秋堂
  • 籍贯:江山
  • 生卒年:1212—1280

相关古诗词

和周居易见寄韵

十年为客上长安,人指冰山不会寒。

开口尽言投老易,到头只是挂冠难。

低栖屋宇居常稳,巧小园池坐尽宽。

别有前溪鱼可钓,也须栽竹傍栏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

风沙万里梦堪惊,地老天荒只此情。

世上但知王蠋义,人间惟有伯夷清。

堂前归燕春何处,花外啼鹃月几更。

莫话凄凉当日事,剑歌泪尽血沾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奇气楼

此斋全占崧高胜,更尽楼前第一奇。

芳草碧连天水处,数峰青断暮烟时。

山川不逐阴晴换,宇宙閒看岁月移。

琴已懒弹书懒读,一帘花影咏春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金山寺

荻花芦叶正珊珊,山在长江寺在山。

门径但从船出入,僧房多住水中间。

江空落日斜犹照,夜半秋潮去复还。

吟兴未阑天欲曙,一行斜雁起苍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