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十六首(其十四)

伏几昏昏,却又是、困人天气。

宁耐着,飞花庭院,落红铺砌。

药鼎声微窗转日,茶烟风软帘垂地。

抱新愁、扶病几登台,无情思。

堤上柳,鹅黄腻,堤下涧,鱼鳞细。

掩映出,芳胜宛转,荷锄人至。

学稼难耕归去图,浮家悔识饥来字。

听饧箫,社鼓一声声,春如是。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满江红》十四首之一,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慵懒、愁绪满溢的景象。

首句“伏几昏昏”,以“伏”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慵懒的姿态,而“昏昏”则暗示了内心的迷离与沉闷。接着,“却又是、困人天气”,点明了季节与心境的契合,春日的慵懒氛围让人心生倦怠。

“宁耐着,飞花庭院,落红铺砌。”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春日特有的景致——飞舞的花瓣在庭院中飘落,铺满了地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药鼎声微窗转日,茶烟风软帘垂地。”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环境的宁静与舒适,但同时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药鼎的微声与窗外的日光、轻柔的茶烟与垂下的窗帘,构成了一幅和谐却又略显孤独的画面。

“抱新愁、扶病几登台,无情思。”表达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又有因身体不适和内心愁绪而产生的无力感。“堤上柳,鹅黄腻,堤下涧,鱼鳞细。”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日河畔的景色,柳树嫩绿的枝条如同鹅黄的奶油般细腻,而河中的水流则像鱼鳞般细密,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掩映出,芳胜宛转,荷锄人至。”描绘了春日田园的景象,花朵与农人在田野间交织出一幅和谐的画面,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学稼难耕归去图,浮家悔识饥来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反思,虽然渴望回归田园,但现实的困境让他感到无奈与后悔。

最后,“听饧箫,社鼓一声声,春如是。”以声音作为结尾,通过社鼓与饧箫的声音,进一步强化了春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春日里欢庆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与内心情感的复杂交织,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生活境遇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十六首(其十五)

春草芦沟,又加写、旗亭行色。

比叠到,阳关三曲,曼声凄恻。

画本重题言不尽,故人相送情难极。

较桑乾、深浅意何如,惟君识。

车与马,鞭丝勒,主与客,觥船侧。

埋怨到,绿杨丝短,系君无力。

聚首不如图以内,怀人只在天之北。

咽离声、流水最无情,何曾息。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押[职]韵

满江红十六首(其十六)

游子归来,洗靴袜、征衫才卸。

浣不尽,燕云塞雪,酒痕狼藉。

蔡顺倍添慈母惜,杜羔幸免山妻骂。

看娇儿、绕膝更思亲,何年赦。

旧棨戟,青山亚,新绰楔,朝晖挂。

尽经年,行田上冢,治家粗罢。

毛义自应求仕宦,向平且漫谋婚嫁。

捧安车、奉母渡桑乾,当重画。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一)

落帆江口,是太行、归客悬弧之日。

逝水年华,惊廿载、两字功名难必。

白眼谈诗,黄衫说剑,已是飘零极。

人生加冠,一身如此堪惜。

且向桥上观澜,矶头舶踔,蜡我登临屐。

拂拭泥金,题画扇、点染江山陈迹。

斗面谁炊,瓣香自剪,酹酒坡公席。

黄花落矣,莫辞尽醉今夕。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

画中人面,坐胡床、摘阮双雏侍侧。

貂帽蛮靴,垂辫发、绝代春风颜色。

旃帐魂孤,兜离语异,猎骑如云黑。

阏氏年少,此时应也白头。

当日一样还朝,羌儿泪洒,不若苏通国。

留取余生,埋卫冢、蓬首翻求国贼。

虎士如林,龙骧满厩,都尉何恩德。

那堪再误,胡笳不用多拍。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