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其二)题纳兰容若小影

淡无言、摊卷向风前,愁思带罗飏。

是燕台骏影,乌衣词客,玉貌堂堂。

弹指清音隐见,天气木樨凉。

栏石回环处,无限思量。

人世孤心难写,依银筝瑶瑟,怨峡啼湘。

问一生窗月,离聚几炉香。

者心盟、如今犹耿,算幽亭、绿水未曾荒。

依稀见、独沉吟里,人隔斜阳。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纳兰容若小影的深深怀念。"淡无言、摊卷向风前",诗人以轻描淡写的笔触,传达出对容若静谧形象的凝视,仿佛他的画像在微风中轻轻翻动,带起一丝愁绪。"燕台骏影,乌衣词客,玉貌堂堂",诗人赞美容若的风采,将他比作燕台上的英俊身影和才华横溢的词人。

"弹指清音隐见,天气木樨凉",通过清音与木樨的意象,暗示时光流转,秋意渐浓,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清凉。"栏石回环处,无限思量",画面转向栏杆边,诗人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中,思绪万千。

"人世孤心难写,依银筝瑶瑟,怨峡啼湘",诗人感叹人世间的孤独难以言表,借银筝和瑶瑟的音乐表达哀怨之情,如同湘水边的啼哭。"一生窗月,离聚几炉香",进一步深化了对过去相聚时光的追忆,那些共同度过的夜晚,伴随着炉火的香气。

"者心盟、如今犹耿,算幽亭、绿水未曾荒",诗人怀念过去的誓言,认为即使时空变迁,那份情感依然鲜明,幽静的亭子和未荒芜的绿水都见证了他们的约定。最后,"依稀见、独沉吟里,人隔斜阳",诗人独自沉思,容若的形象在夕阳下显得更加遥远,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纳兰容若小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缅怀和对过去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75)

何振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

  • 号:心与
  • 籍贯: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 生卒年:1867~1952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乙亥燕山中秋,忆故里林家同竹韵看月

林家台上招同过,冷冷茗鸥闲坐。

露瓦飞萤,星河渡雁,月好层云初破。凭高天大。

望双塔疏灯,小红禅火。

废寺残钟,夜香未灺旧莲座。风光带愁无那。

客窗还照影,屏背闲卧。

梦里家山,离边语笑,想到冰轮西堕。君吟孰和。

也听彻凉蛩,瓶蕤低亸。漫念燕京,恁萧寥似我。

形式:

水龙吟.送蕙愔南归,并寄超农

思归却送人归,西风落叶长安道。

归人自乐,怎知镜里,思归人老。

桑柘松楸,三椽万卷,都萦怀抱。

尽年年羁客,登山临水,只心羡、南飞鸟。

还愧乡关书到。讯归期、几愆迟早。

湖山俊赏,琴尊冷趣,离肠千搅。

别后蒲团,吟边兰篆,各怜昏晓。

算者般身世,去留随分,待怎生好。

形式:

陌上花.乙亥重阳登北海挹翠轩

茱萸聊插今年,还是客中重九。

连日秋阴,压损檐前青柳。

扶筇琼岛高去,一片繁芜翘秀。

甚桥湾、流水为谁消碧,也和人瘦。

望燕山、楼堞落照荒凉,已是霜风时候。

悄绝阑干,著我新寒罗袖。

暮愁千里连沧海,蜃气迷离依旧。

摘黄花、挥泪长歌■■,劝斟杯酒。

形式:

齐天乐.画屏,和内子岚屏

萧斋幽赏无多地,画屏最饶诗意。

澹墨新痕,绡尘褪色,六曲斜排山字。清宵况味。

爱旁挹樨香,中分虫思。

净绝禅心,试题秋句不成绮。几回凭向倦里。

簟纹围一角,薰尽沉水。

梦远能穿,寒轻不隔,罗帐还垂凤尾。凉蟾乍坠。

恰菊影欹欹,画伊灯背。耸与诗肩,夜深偏不睡。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