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其六)

几度登山不到顶,此回到顶畏登山。

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

云在极低那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

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的《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其六)》。诗中以登山为喻,寓含人生哲理与情感表达。

首句“几度登山不到顶”,诗人回顾往昔多次尝试攀登高山,却未能达到峰顶的经历,暗含了对追求目标未达的感慨。接着,“此回到顶畏登山”一句转折,表达了这次终于登顶后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可能是因为达到了目标后发现新的挑战和未知,也可能是对高度带来的身体或心理压力的畏惧。

“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广阔天地间的渺小与迷茫,九州大地如同烟尘般微不足道,万里长空则显得虚无缥缈,难以把握。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浩瀚,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世界的广阔,以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感。

“云在极低那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与矛盾。云层虽然看似触手可及,但实际难以踏足;天空虽然近在咫尺,却难以攀登。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追求与现实局限的反思,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最后,“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行动的决断。面对已经到达的顶峰,诗人意识到需要及时回归,即使面对神仙般的美好景象,也无法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既是对人生追求的一种自我反省,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调整,强调了适时放下与回归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登山这一形象化的比喻,深刻地探讨了人生追求、目标实现后的感受、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其七)

半日不离松雾里,牵藤穿穴各忘疲。

才披破衲瞻新像,旋洗重苔读古碑。

几处茆堂闻蟋蟀,千年石瓮守熊罴。

僧头似雪心无事,手煮黄荠进白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其八)

不借仙人九节杖,石桥几度又攀跻。

但随虎迹过岩畔,渐听龙吟隔涧西。

软枣必须亲手摘,老松不过与肩齐。

淹留两日非关主,坐爱屏风近鸟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其九)

流溪认得曾游处,更欲搜寻到别峰。

山鬼似嫌黄叶响,洞门都遣黑云封。

龙芽颇觉僧怀苦,羊肚何妨野味浓。

惭愧下贤贤太守,难辞林壑一重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其十)

半日浮生閒不得,况连十日遍山扉。

解开药裹包黄栗,斫得藤条下翠薇。

入郭愈怜山水好,逢人多与性情违。

最嫌骢马黄金勒,依旧骑驴独自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