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僧人释函可与雪公一同游览千顶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首句“半日不离松雾里”,描绘了两人在松林中漫步,雾气缭绕的情景,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接着“牵藤穿穴各忘疲”一句,展现了他们在探索自然之美的过程中,忘记了疲劳,全身心地沉浸于这份自然之乐之中。
“才披破衲瞻新像,旋洗重苔读古碑”则进一步展示了他们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披上破旧的僧衣,瞻仰新塑的佛像,然后清洗着长满青苔的古碑,阅读其中的历史故事,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也暗示了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几处茆堂闻蟋蟀,千年石瓮守熊罴”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声音,如远处茆堂传来的蟋蟀鸣叫,以及千年石瓮中守护的熊罴,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最后,“僧头似雪心无事,手煮黄荠进白糜”描绘了一位老僧的形象,头白如雪,心却平静无波,手持黄荠,煮成白糜,这一场景既体现了僧人的生活简朴,也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超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僧侣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