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秦望山

青霞暗拂琉璃波,亭然结束金茎荷。

化身冰雪藐姑射,瘦烟一鬟春无多。

古愁在胸不可遏,刺眼变作青嵯峨。

阿房回首秦川夕,铅泪能斟是丹液。

漂鹅不到弱水根,玉体童男已头白。

天门夜朗群鹤回,瑶华洞照三清台。

蟠桃如瓮经九熟,昆崙安有浮槎来?

万丈沃焦堕仙蜕,可怜龙背生莓苔。

愁风遍吹大招曲,彭铿终使蜉蝣哀。

沙邱悽悽残骨葬,犹剩荒山署秦望。

瀛海西南驻跸峰,万岁千秋兀相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秦望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感,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情感,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巧妙融合。

首句“青霞暗拂琉璃波”,以青色的霞光轻拂过如同琉璃般的水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亭然结束金茎荷”描绘了亭台楼阁与金色荷花的和谐景象,展现出秦望山的精致与高雅。

“化身冰雪藐姑射,瘦烟一鬟春无多”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峰比作冰雪中的仙女,其身形纤细,仿佛春天里的一缕轻烟,暗示着秦望山的清冷与孤寂。

“古愁在胸不可遏,刺眼变作青嵯峨”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郁,使得原本秀丽的山峰也显得苍凉而峻峭。

“阿房回首秦川夕,铅泪能斟是丹液”通过对比阿房宫的辉煌与秦川的落日,以及诗人眼中流淌的铅泪,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复杂。

“漂鹅不到弱水根,玉体童男已头白”两句,以神话传说中的“漂鹅”与“弱水”为背景,描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孤独与衰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天门夜朗群鹤回,瑶华洞照三清台”描绘了夜晚天门的宁静与群鹤归巢的祥和,以及瑶华洞中光芒照耀的三清台,展现了自然与神灵的和谐共存。

“蟠桃如瓮经九熟,昆仑安有浮槎来?”以蟠桃成熟与昆仑山的传说,表达了对长寿与仙境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万丈沃焦堕仙蜕,可怜龙背生莓苔”通过“万丈沃焦”的形象与龙背上生长的莓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充满了悲凉与无奈。

“愁风遍吹大招曲,彭铿终使蜉蝣哀”引用《大招》的典故,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彭铿的故事更是加深了这种哀伤的情绪。

“沙邱悽悽残骨葬,犹剩荒山署秦望”描述了历史遗迹的荒凉与寂寞,秦望山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依然屹立不倒,但周围的环境却已物是人非。

“瀛海西南驻跸峰,万岁千秋兀相向”以“驻跸峰”象征皇帝的停留之处,表达了对帝王权力的敬畏与对历史长河的感慨,同时“万岁千秋”与“兀相向”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无情与永恒的相对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秦望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渡黄婆洋观日入月出歌

两仪未分气无始,天水浑茫亿万里。

问谁造历皇古先,推演龙图泄亥子。

今我一身漂一舟,八极之极皆鸿流。

沧凉但作十月气,金银不见三山楼。

东方月出西日落,两朵芙蓉双剑锷。

空中元象大沈沦,井底群生浩笼络。

劳逸无偏橐籥工,生死相催造化恶。

侧听大轴鸣雷硠,照面熇云冰色黄。

珠烟上撒白龙沫,玉屑下碾青女霜。

翠蟾朱鸟两腾跃,自边彻底纯作琉璃光。

周天三百六十有五度,中分其半安所藏?

浑仪遗法肇颛顼,黄赤二道缠中央。

淳风变范别表里,周髀以后仪益彰。

咄哉思训悟平准,敢与物祖争毫芒。

北高南下蚁旋磨,行何顺吉何逆殃?

生平读书苦蒙翳,对此忽揭千重障。

鞠陵渐驶纤阿驾,柳影犹衔玉门下。

八十一万馀里中,以镜函镫两无夜。

寸心警我梦梦存,哆口凭谁咄咄诧?

文字因缘祖葛尼,石火山川大利亚。

妄资铅汞外升沈,难结胚胎免凋谢。

吁嗟乎,皇煌帝谛人续人,归之者鬼伸者神。

六十四周风水火,佛氏尚畏三劫轮。

斯时渺渺均何存,无或见见无闻闻。

但觉大圜而外我身在,扫刮乾垢摩坤尘,飘飘汎汎随无垠。

形式: 古风

扬帆过鳖子门

乖龙夕震荡,天有崩石声。

云澜互窳凸,不使尺寸平。

大艨可驰马,漂若莲瓣轻。

竟从万剑锋,暗蹑软絮行。

试魂若已堕,视魄知犹生。

履险客或惯,委命吾何能?

岞崿肝胆间,并难名以惊。

赤旸渐东曜,六合方廓清。

遂偃蛟龙旗,不敢堂皇争。

捩柁出盘涡,高帆正无倾。

瞬息一百里,瞥过临安城。

临安有大江,两髻青山青。

下立千丈沙,筑塘如环屏。

江水下欲直,海水趋欲横。

并力不少让,激之为嶒崚。

倏有苍赭气,回薄层霄冥。

使我不系鸥,复作无根萍。

岂真破浪雄,不负长风乘。

九万控寥阔,视此犹飞蝇。

愿借羲和鞭,上策天池鹏。

形式: 古风

将入都门答汤钺送别诗二章原韵(其一)

驽马何从试短鞭,春花已作古流年。

大江初雪愁蓬叶,密屋清樽泥竹烟。

几见为龙名满洛,漫传市骏价宜燕。

冲风不怨单寒袖,剩有吟怀壮倍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将入都门答汤钺送别诗二章原韵(其二)

萧萧残叶动斜晖,此树何年与再依?

去路难为芳草绿,眼前已觉故人稀。

山横紫翠看云变,天拓沧溟与雁飞。

旧贳湖田无恙在,多添钓屋待吾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