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六)诸葛孔明

飞羽凋零又秭归,卯金馀息孔明知。

春秋两字诛千古,不用当年磔操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鸟羽凋落又回到了秭归
金属卯金残存的气息孔明深知

注释

飞羽:比喻人的离散或事物的衰败。
秭归:地名,位于中国湖北省,与诗人有关联。
卯金:中国古代五行之一,代表金属,此处可能指诸葛亮熟知的某种金属象征。
馀息:残留的气息,余晖。
孔明: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春秋:这里泛指历史长河。
诛千古:流传千秋万代的评价或事迹。
磔操:指曹操,古代的一种酷刑。
丕:曹操的儿子曹丕,此处可能暗指历史事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咏史(其六)诸葛孔明》,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其智谋的赞美。首句“飞羽凋零又秭归”可能暗指诸葛亮的北伐失利,羽毛(箭矢)不再如飞,比喻其军事行动的暂时受挫,而“秭归”则可能象征着诸葛亮的晚年回到故乡。次句“卯金馀息孔明知”中,“卯金”代表金属兵器,这里可能象征诸葛亮的智慧和余威,即使在晚年仍能洞悉时局。“孔明知”三字直接点名了诗的主题人物。

后两句“春秋两字诛千古,不用当年磔操丕”则是高度评价诸葛亮的智慧和策略,"春秋"在这里可能是借代,表示诸葛亮深谙权谋,他的智慧足以影响后世千年。"磔操丕"可能指的是曹操,"磔"是古代的一种酷刑,诗人言下之意是说诸葛亮的智谋使得曹操那样的敌人也显得微不足道,无需提及具体的惩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隐喻和典故,赞扬了诸葛亮的智勇和深远影响,体现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深深敬仰。

收录诗词(763)

陈普(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其五)诸葛孔明

郭淮岂得为许历,曹献敢言如亚夫。

祁山再见伐崇旅,凤鸟不来嗟已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咏史(其四)诸葛孔明

关羽不能当一面,魏延何敢比淮阴。

流星只缓身徂落,一木终能作邓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咏史(其三)诸葛孔明

苍苍石穴五百里,炎热寒凉一汉家。

绛灌萧韩同故道,关张不共出褒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咏史(其二)诸葛孔明

褒斜邸阁可一饭,河渭安流漕九州。

天乎马谡又霖雨,倍费心思作木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