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书舍诗

浙东文献裔,吾见忠文孙。

读书金华郡,结屋齐山村。

举头瞰青嵓,俨若先公存。

文章与节义,实并兹嵓尊。

齐山乃支派,拱立如诸昆。

景行在瞻仰,极力穷攀援。

藏修三十载,献策承明门。

上书乞乡校,奉祀修蘋蘩。

铨曹不为覆,告谕复且温。

幽怀耿中夜,梦与山灵言。

松楸我庐墓,桑梓我田园。

烟云护我扉,风月主我轩。

吾方效王事,再拜酬深恩。

终焉丘壑心,不愧鹤与猿。

山灵辴然去,梦觉日已暾。

朅来登我堂,感我思欲鶱。

卓哉先贤后,典刑我所敦。

斯文孰砥柱,浩荡狂流奔。

老成不可作,此意更谁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齐山书舍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对齐山书舍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诗的开头便点明了诗人与齐山书舍的渊源,他自认是浙东文献的后代,见到忠文孙,便联想到自己与齐山书舍的联系。接着,诗人描述了书舍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山峦青翠,仿佛先人依然存在,文章与节义并重,与山岩相映成趣。齐山作为书舍的支脉,宛如兄弟般围绕着它,象征着传承与团结。

诗人表达了对齐山书舍的向往与追求,不惜一切代价攀登,以求得内心的满足与升华。他在此处藏书修身长达三十年,最终得以向朝廷献策,承明门之恩。诗中提到他上书请求建立乡校,奉祀祖先,但因某些原因未能实现,却也得到了温和的回复。夜晚,诗人的思绪飘向山灵,梦中与之对话,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感慨于先贤的典范作用,认为他们是文化的砥柱,引领着社会的发展。他感叹老一辈人物的逝去,这种精神的传承更显得尤为重要。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齐山书舍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先贤精神的追慕与继承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齐山书舍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渴望。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陈王汝所藏朱泽民画

睢阳书家流,作画如作草。

松根石崚嶒,健笔凌绝岛。

垂萝飘人衣,盘石坐不扫。

鸣琴声差差,石籁风稍稍。

君看萧散姿,称彼林下老。

遗缣百年内,岚气湿不槁。

陈郎湖海情,得此恨不早。

我生不学画,入眼分丑好。

尝观耆旧传,叹息风流少。

此意君独知,丹青安足道。

形式: 古风

题王维诗意图

平田渺成湖,仲夏月多雨。

汀鹭湿不飞,林莺涩还语。

村烟多乞邻,馌饷常及午。

柴门无锁钥,出入随杖屦。

白鸥似相识,亦足忘尔汝。

王丞诗家流,画格亦天与。

君看百代遗,摹拓尚如许。

吾生慕丘壑,偶此系冠组。

试问松下翁,几人同出处。

形式: 古风

题兰为司寇何公

楚泽有幽兰,名高百花选。

孤根托地灵,芳心应时展。

阳和一披拂,春色无深浅。

清风遍六合,孰谓知者鲜。

援琴思昔人,古意嗟已缅。

层厓数枝竹,意若相慰勉。

秾华须却避,荆棘行当剪。

幸此挹馀芬,披图漫舒卷。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闻方石先生得遗腹孙

故人丧爱子,弃官归故园。

空怀向平念,谁候柴桑门。

吾心怛如割,匪独伤弟昆。

朅逢旧台守,达致州人言。

言从抵家后,乃得遗腹孙。

素辞簿书劳,办此鞠育恩。

奇事谅非偶,善徵讵无根。

绵绵千钧力,耿耿一发存。

天乎岂无知,可与知者论。

诗成不寄达,庶以纡吾烦。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