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维诗意图

平田渺成湖,仲夏月多雨。

汀鹭湿不飞,林莺涩还语。

村烟多乞邻,馌饷常及午。

柴门无锁钥,出入随杖屦。

白鸥似相识,亦足忘尔汝。

王丞诗家流,画格亦天与。

君看百代遗,摹拓尚如许。

吾生慕丘壑,偶此系冠组。

试问松下翁,几人同出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开篇“平田渺成湖,仲夏月多雨”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夏日雨后的景象,湖面广阔,雨后湿润,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接着,“汀鹭湿不飞,林莺涩还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湿地中鹭鸟难以展翅飞翔,林间黄莺叫声略显迟缓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雨后自然界的静谧与生机。

“村烟多乞邻,馌饷常及午”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炊烟袅袅,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农妇们在中午时分送饭到田间劳作的人手中,体现了和谐淳朴的乡村社会风貌。“柴门无锁钥,出入随杖屦”则进一步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自由与闲适,没有繁琐的规矩,人们出入随意,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羡慕。

“白鸥似相识,亦足忘尔汝”一句,诗人借白鸥之喻,表达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情感。“王丞诗家流,画格亦天与”是对王维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现力的追求。

最后,“吾生慕丘壑,偶此系冠组”表达了作者对山川丘壑的热爱,以及在忙碌的官场生活中偶尔寻求自然之美的愿望。“试问松下翁,几人同出处”则以疑问的形式,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能够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是否寥寥无几,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乡村生活的深情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代生活压力的反思,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题兰为司寇何公

楚泽有幽兰,名高百花选。

孤根托地灵,芳心应时展。

阳和一披拂,春色无深浅。

清风遍六合,孰谓知者鲜。

援琴思昔人,古意嗟已缅。

层厓数枝竹,意若相慰勉。

秾华须却避,荆棘行当剪。

幸此挹馀芬,披图漫舒卷。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闻方石先生得遗腹孙

故人丧爱子,弃官归故园。

空怀向平念,谁候柴桑门。

吾心怛如割,匪独伤弟昆。

朅逢旧台守,达致州人言。

言从抵家后,乃得遗腹孙。

素辞簿书劳,办此鞠育恩。

奇事谅非偶,善徵讵无根。

绵绵千钧力,耿耿一发存。

天乎岂无知,可与知者论。

诗成不寄达,庶以纡吾烦。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题画

骑驴下前坂,山深日将晚。

水石何萧条,风稀鬓毛短。

秋声在高树,岁去不复返。

遥指故人家,松花夜当饭。

形式: 古风

淮海游

汎彼江湖兴,来为淮海游。

高帆驾巨浪,浩荡空中浮。

上有荡胸云,下有濯足流。

吹箫动海月,鼓枻惊沙鸥。

长歌振林木,逸响归沧洲。

至今淮上人,髣髴疑仙舟。

怀贤托楚些,感旧闻吴讴。

宁无后来者,俛仰难为俦。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