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诸生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握手临歧更可语?慇勤莫愧别离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名为《别诸生》。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对教育的独到见解。

首句“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开篇即点明圣学传承之久远,强调“良知”二字作为教育的核心,通过言传身教得以传递。接着,“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以自然界的浑然一体与人工制作的规则对比,暗示真正的智慧与道德修养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顺应自然,遵循内在的规律。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进一步阐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指出真正的智慧和道德修养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而非脱离实际。最后,“握手临歧更可语?慇勤莫愧别离筵”,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师生间的深厚情感,鼓励彼此在未来的道路上保持联系,相互勉励,共同追求真理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守仁心学的核心思想,即“致良知”,也展现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与期待,强调了教育应注重内在修养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后中秋望月歌

一年两度中秋节,两度中秋一样月。

两度当筵望月人,几人犹在几人别?

此后望月几中秋,此会中人知在否?

当筵莫惜慇勤望,我已衰年半白头。

形式: 古风

书扇示正宪

汝自冬春来,颇解学文义。

吾心岂不喜,顾此枝叶事。

如树不植根,暂荣终必瘁。

植根可如何,愿汝且立志。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送萧子雍宪副之任

衰疾悟止足,閒居便静修。

采芝深谷底,考槃南涧头。

之子亦早见,枉帆经旧丘。

幽寻意始结,公期已先遒。

星途触来暑,拯焚能自由。

黄鹄一高举,刚风翼难收。

怀兹恋丘陇,回顾未忘忧。

往志局千里,岂伊枋榆投。

哲士营四海,细人聊自谋。

圣作正思治,吾衰亮何酬。

所望登才俊,济济扬鸿休。

隐者嘉肥遁,仕者当谁俦?

宁无寥寂念,宜急疮痍瘳。

舍藏应有时,行矣毋淹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中秋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