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而望远海

登高丘而望远海,海上浮云白如纸。

不见若木华,但见日小如粟米。

当欲腾身直上乘日车,周流极彼四海之津涯。

天帝下相接,群仙如虫沙。

瀛洲与三山,跬步何污邪。

知不可得还故家,彼往此来良足嗟。

富贵已极可奈何。可怜汾水上,落日摇空波。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登高丘而望远海》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无限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登高丘而望远海”,以“登”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辽阔无垠的大海尽收眼底的场景。接着,“海上浮云白如纸”,运用比喻手法,将海上的白云比作洁白的纸张,生动展现了云朵在海面上飘浮的轻盈姿态。

“不见若木华,但见日小如粟米”,诗人由远眺大海转向对日出的观察,只见太阳初升时如细小的粟米,形象地描绘了日出时分太阳的微小与光芒的柔和。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美,也蕴含着对时间流转、生命短暂的感慨。

“当欲腾身直上乘日车,周流极彼四海之津涯”,诗人表达了想要超越自然界的束缚,追逐太阳,周游四海的渴望。这种超越现实的想象,体现了人类对自由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向往。

“天帝下相接,群仙如虫沙”,诗人想象自己与天帝及群仙相遇的情景,将他们比作渺小的虫沙,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和对自身渺小的自省。

“瀛洲与三山,跬步何污邪”,这里提到的瀛洲和三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诗人通过询问这两处仙境是否真的存在,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真实性和可能性的疑问。

“知不可得还故家,彼往此来良足嗟”,诗人意识到自己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无论是物质的富足还是精神的追求,都只能在不断的追寻中寻找平衡,表达了对人生选择和命运的感慨。

最后,“富贵已极可奈何”,诗人感叹即使达到富贵的顶峰,也无法摆脱人生的无奈和遗憾。

“可怜汾水上,落日摇空波”,诗人将目光转向汾水,夕阳映照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既美丽又令人感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理想的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481)

李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杨叛儿

乐莫乐,乐平阳,番禺翠羽擎珠珰。

紫罗衫子白霓裳,一夕富贵毋相忘。

男趋女趋,生男弃诸。今日杨叛儿,昔日卫子夫。

形式: 乐府曲辞

于阗采花

采花女儿于阗姝,颜色比玉玉不如。

金舆迎之不肯出,千回万转犹自殊。

飞燕合德亲姊妹,闻道同宫还作态。

潇湘之竹一色碧,迄今不染皇英泪。

欲出不出心自怜,春风只在秋风前,与归长信归于阗。

形式: 乐府曲辞

鞠歌行

骊马曰黄黄马骊,目有真主才知之。

将军门下号多士,独重舍人能好衣。

闻乐欲寐乐必古,苦言中人人必怒。

丈人芒然毋自苦,暮四朝三栗难数。

舂有相杵,厩有厮养,击缶呜呜且高唱。

玉衡在空长十丈,称物深凭极其量。

形式: 乐府曲辞

王昭君

凤皇虽为媒,鸩鸟能閒之。

美人在宫中,衾枕宁自移。

艳色自骄矜,安怪它人为。

当轩拜天子,流光耀前墀。

所愿在一见,去去无所辞。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