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二首(其一)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独倚高高桅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一曲终罢人不见,江上青峰孤耸。

注释

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
挼蓝,古代按取蓝草汁以取青色,同“揉蓝”。
兰桡:兰舟,船的美称。
桡,桨,借代为船。
危樯:高高的桅杆。
危,高。
遥闻妃瑟泠泠:听到远处湘灵鼓瑟的声音。

鉴赏

这首《临江仙·二首(其一)》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潇湘夜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夜泛舟的场景,展现了词人的孤独情感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千里潇湘挼蓝浦",开篇便描绘出一幅辽阔而深远的湘江夜景,"挼蓝浦"形象地写出江水在月光下泛起的涟漪,犹如蓝色的绸带轻轻揉动。"兰桡昔日曾经",回忆起往昔乘舟的情景,兰桡(兰木做的船桨)承载着词人过去的经历和情感。

"月高风定露华清",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月光皎洁,露珠晶莹,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江面如镜,星星倒映其中,静谧而深邃,暗示着词人心境的平静与孤寂。

"独倚危樯情悄悄",词人独自倚靠在高高的船桅上,内心的情感悄然无声,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遥闻妃瑟泠泠",远处似乎传来妃子的瑟音,凄清悠扬,寓言了历史的幽怨和变迁。

"新声含尽古今情",这句表达了词人对历史长河中人事沧桑的深深感慨,新声中蕴含着无尽的哀愁和对过往的追忆。最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景结情,曲终人散,只剩下江面上几点青翠山峰,给人留下无限遐想,也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永恒。

总体来说,这首词以景抒情,借景寓情,展现出秦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促拍满路花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无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无踪迹。罗帐熏残,梦回无处寻觅。

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形式: 词牌: 促拍满路花

南乡子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柯子/南歌子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不应容易下巫阳。

祗恐翰林前世、是襄王。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飞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三首(其二)

愁鬓香云坠,娇眸水玉裁。月屏风幌为谁开。

天外不知音耗、百般猜。玉露沾庭砌,金风动琯灰。

相看有似梦初回。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