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峰崛起翠微屏,何事呼为大隐名。
自是市朝人不到,非关洞户锁峥嵘。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高峻的山峰和翠绿的竹林形成的自然屏障,环境宁静而又隐蔽。诗人提到这里被誉为“大隐名”,但并非因为深不可测或难以接近,而是因为它位于市朝之外,不受尘世所扰。最后两句则强调,这种隐逸并非刻意为之,只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和自然环境的封闭,形成了一种不为世人注意的宁静境界。
诗中“高峰崛起翠微屏”一句以宏伟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而“何事呼为大隐名”则引出了主题:这种地方因其自然条件而成为了隐逸之地。接下来的两句“自是市朝人不到,非关洞户锁峥嵘”表明这里的宁静并非刻意营造,而是出于天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又不失哲理,体现了宋代文学的内敛与深邃。
不详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当时天姥立溪边,石上遗踪见宛然。
笑杀茂陵缑氏迹,只凭方士口中传。
更无裀幕空中举,时有笙竽静处闻。
猿鸟哀啼千嶂月,松篁寒锁一溪云。
巉巉千丈插烟空,始见天南一柱峰。
绝顶雾开擎日月,半岩云暝噫雷风。
俯临万壑林芿秀,高压群山气象雄。
谁道共工曾触折,断鳌端是女娲功。
花朝北地叹无花,在窖寒枝欲茁芽。
绝似人才由蘖尽,未愁醉眼看朱差。
事违年少真当惜,梦过春明益可嗟。
迟我牡丹崇效寺,也能憔悴共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