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月下泛舟

岁残清夜一溪澄,更爱千峰霁月升。

天地高低银色界,山川表里玉壶冰。

裘单拥火宜无倦,石响舟行恐不胜。

休数兴来并兴尽,兹游今古亦何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年终长夜,溪水清澈如镜,我更喜欢看雨后千座山峰映照皎洁月光。
天地间银白一片,如同上下皆为冰雪覆盖,山河内外都像盛满玉石的冰壶。
穿着皮衣围着火堆取暖,应该不会感到疲倦,但石头撞击船底的声音怕会让人难以承受。
不要去计算有多少次兴起又结束,这样的游历自古至今又有多少回呢?

注释

岁残:年终。
清夜:长夜。
澄:清澈。
霁月:雨后月光明亮。
天地高低:天地间。
银色界:银白一片。
山川表里:山河内外。
玉壶冰:盛满玉石的冰壶。
裘单:皮衣。
拥火:围着火堆。
宜:应该。
无倦:不感到疲倦。
石响:石头撞击声。
舟行:船行。
恐不胜:怕会难以承受。
休数:不要计算。
兴来并兴尽:兴起又结束。
兹游:这次游历。
何曾:自古至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夜晚,诗人独自乘船在澄净的溪流中前行。诗中的意境宁静而深远,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岁残清夜一溪澄" 一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了夜晚溪水清澈的景象,同时通过“岁残”二字暗示了时序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淡远的情怀。

"更爱千峰霁月升"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单一的溪流扩展到广阔的山脉,并且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壮丽。诗人对这景象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天地高低银色界"一句,描绘了夜晚星空下的宇宙,以“银色”形容天地之间的光彩,既映衬出月光之洁净,也突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辽阔与神秘。

"山川表里玉壶冰"则继续深化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山川比作精美绝伦的玉壶,用“冰”字形容其清冷而坚硬,既强调了山川之美,也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裘单拥火宜无倦"一句,转向诗人自身的情景,通过对取暖情形的描写,表露了诗人在寒冷夜晚仍不忘游赏自然之乐,从而显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石响舟行恐不胜"则透露出诗人的担忧,因为山谷中的回声和船只的行进可能会打破这宁静夜晚的平衡,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保持尊重和谨慎态度。

最后两句"休数兴来并兴尽,兹游今古亦何曾"表达了诗人对于此次游历的珍视与思考。通过反复提及“兴”,强调了这次经历在他心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比历史上的游记,暗示了诗人对于这一次特殊体验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也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和内心世界的展现,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与追求。

收录诗词(208)

王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徐师川典祀庐山延真观用送驹父韵饯别四首(其四)

康阜如蓬岛,欲寻风引归。

烟藤猿啸月,云碓水鸣机。

剩结餐霞侣,深随杖锡飞。

谢公行乐处,山翠扑人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徐师川典祀庐山延真观用送驹父韵饯别四首(其三)

丁令飞升去,千年始一归。

琳宫况庐岳,烟阙替尘机。

洞口斜晖入,苍崖素练飞。

水云会作伴,愧我薜萝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徐师川典祀庐山延真观用送驹父韵饯别四首(其二)

都门两河路,谁送李膺归。

人望终调鼎,亲慈早断机。

漫虚昆阆集,不尽羽翰飞。

酒圣君家事,霜清怯减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徐师川典祀庐山延真观用送驹父韵饯别四首(其一)

徐稚前风在,何劳白首归。

书来寄文锦,诗报守寒机。

驽骥难同力,鸾凰任自飞。

前村幽独意,且放酒淋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