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铜雀台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沧桑感。开篇“魏祖兆黄星,神器若天假”,以魏武帝曹操的崛起为背景,暗示铜雀台的建造是历史大势所趋。接着,“铜雀何丽哉,峻天失大厦”两句,赞美铜雀台的宏伟壮观,仿佛直插云霄,超越了寻常建筑。
“燕赵刮铅华,齐梁疲陶冶”则通过对比,强调铜雀台在艺术和工艺上的卓越成就,仿佛燕赵之地的铅华都被其吸引,而齐梁的陶冶技艺也显得疲惫无力。接下来,“延袤亘无地,层冥烟雾洒”描绘了铜雀台的广阔与神秘,烟雾缭绕,仿佛与天地相连,难以触及。
“八极围寸眸,雄观绝天下”进一步强调了铜雀台的视野之广,令人叹为观止,其雄伟壮观,足以震撼天下。最后,“漳河不断流,千秋一平野”将视线拉回现实,漳河的流水不息,大地的变迁千年如一日,与铜雀台的辉煌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日落鬼狐啼,焉知谁氏者。但见耕田夫,争卖土中瓦。”以日落时分的凄凉景象,以及农夫们忙碌于田间的情景,反衬出铜雀台的繁华已逝,物是人非。最后一句“争卖土中瓦”更是点明了历史的无情,曾经的辉煌终将化为尘土,被后世遗忘。
整首诗通过对铜雀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更蕴含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辉煌不再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