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读史》,是明代诗人吕时臣所作。诗中以“老惫力不加”开篇,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精力不济的感慨。接着,“闷且检故策”一句,透露出诗人试图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以解心头之闷。诗中描绘了“中天星者黄,大泽蛇者白”的景象,寓意深远,可能暗指历史中的某些现象或事件。
“人定未敢窥,天定讵容易”两句,表达了对历史规律和命运的敬畏之情,暗示了历史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诗人感叹自己“肌发不自理”,即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在追求某些目标时反而“获寸反失尺”,得不偿失。
“妄知海浅深,徒衒探珠客”一句,借海洋的深浅比喻对事物认识的肤浅,讽刺那些自以为洞察一切的人,实际上却一无所知。接下来,“尤物挥不去,奇货岂再得”表达了对珍贵事物难以把握的无奈,以及对失去后无法再次获得的遗憾。
最后,“郁郁墙之东,邈焉天地隔”两句,以“郁郁”形容内心的愁闷,与“天地隔”形成对比,强调了人与外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这种差距带来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