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过永叔植慈竹义木于庭乃榜其堂曰慈义索余诗

冬笋与霜堇,孝可使之生。

老槐与枯荆,义可使之荣。

芸芸天壤閒,何物非吾诚。

根心贯芽蘖,影响于形声。

过君资孝友,早识真重轻。

一时东南彦,意气何相倾。

虚几隐天籁,深居观物情。

慈竹吾父子,义木吾弟兄。

夜檐月送影,昼户烟输晴。

与我一般意,乃作堂堂名。竹根头??,下覆复上承。

木以同本故,叶叶皆相亲。

承覆匪强合,相亲谁使令。

兹有靡不有,斧斤日丁丁。

愿言厚封植,岁晚长青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题为《临川过永叔植慈竹义木于庭乃榜其堂曰慈义索余诗》。诗中,诗人通过对冬笋、霜堇、老槐、枯荆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寓言出孝道和义行的力量,认为天地万物皆有其真诚的本质。诗人赞美了主人以孝友之心种植慈竹和义木,体现了对亲情和友情的重视。他观察到竹根深深扎根,木叶紧密相依,象征着家族的团结和互助。

诗中提到“一时东南彦,意气何相倾”,反映出当时士人之间的才情较量和互相欣赏。诗人还描绘了夜晚月光洒在竹影上,白天炊烟袅袅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希望这些竹木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年年常青,寓意着家族的长久和繁荣。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赞美了慈竹义木的精神内涵,也寄托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家族伦理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临发潼上许侍郎提刑饯于东山赋诗留别

人生出处亦何常,又到涪江江上乡。

山色如逢故人语,松声仍作去年香。

红裳大舶满清镜,翠潋白沙明夕阳。

未省此欢何日更,拟邀明月照昏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南阁行

北城之阳有南阁,李家石林丈人作。

上有储皇资善颜,下有先世淳熙脚。

前瞻平远后闉阇,左揖蟆颐右龙鹤。

丙丁架上书衡从,甲乙槛前石参错。

有时晨策披氤氲,九万帝青闯帘幕。

有时夜几凭泬寥,海牛挂空月为箔。

啾嘈市声不我即,淡沱春风无处着。

斯干秩秩兄弟好,伐木丁丁友朋乐。

我亦时为末至宾,尊前往往追酬酢。

主人挽我观南山,南山分明在天角。

岂不陪朝隮,浮云翳林薄。

浮云白衣苍狗耳,须臾变态山自若。

置之姑勿道,愿言细商略。

试观天地之最中,坎北离南俨成列。

人以一心位两间,取象为离岂徒设。

譬如南方万物皆相见,又如日中纤微靡不炤,亭亭当当亦绰绰。

远看鸢鱼近夫妇,仰观宇宙俯今昨。

随事炯然存,旦昼敢金铄。

主人闻此笑而兴,谓我此言亦观噱。

次成古歌行,聊当南阁说。

形式: 古风

尝为赵太社作章泉二字及匹纸写诗二十二首赵一再有诗因次韵(其二)

几度诗来儆谬悠,怀人应念水三州。

宁睎太白怀金马,忍效灵均驷玉虬。

上帝汝临毋敢贰,中心如噎本何求。

狂言又被公挑拨,知我惟公不我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某偶为木犀有赋遂蒙别驾诸丈光和盈轴因惟晋以后名科第曰折桂两无相关至近世则又以木犀之别种有岩桂之名其实非桂也遂并为一物辄为二木讼冤呈诸丈一笑

澹云明露立苍苍,不识从来声利场。

晋士习浮轻兴喻,唐人承误转周章。

高谈天上兔蟾影,卑拟人閒龙麝香。

犀桂自殊苦相累,都将荣进溷真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