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阁行

北城之阳有南阁,李家石林丈人作。

上有储皇资善颜,下有先世淳熙脚。

前瞻平远后闉阇,左揖蟆颐右龙鹤。

丙丁架上书衡从,甲乙槛前石参错。

有时晨策披氤氲,九万帝青闯帘幕。

有时夜几凭泬寥,海牛挂空月为箔。

啾嘈市声不我即,淡沱春风无处着。

斯干秩秩兄弟好,伐木丁丁友朋乐。

我亦时为末至宾,尊前往往追酬酢。

主人挽我观南山,南山分明在天角。

岂不陪朝隮,浮云翳林薄。

浮云白衣苍狗耳,须臾变态山自若。

置之姑勿道,愿言细商略。

试观天地之最中,坎北离南俨成列。

人以一心位两间,取象为离岂徒设。

譬如南方万物皆相见,又如日中纤微靡不炤,亭亭当当亦绰绰。

远看鸢鱼近夫妇,仰观宇宙俯今昨。

随事炯然存,旦昼敢金铄。

主人闻此笑而兴,谓我此言亦观噱。

次成古歌行,聊当南阁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的《南阁行》,描绘了一座位于北方城阳的南阁,由李姓石林丈人建造。阁内陈设精致,既有皇家气派,又有先祖遗风。阁楼四周景色优美,视野开阔,既有蟾蜍和龙鹤相伴,又有书架和石栏点缀。诗人清晨在此读书,感受天地灵气;夜晚则静坐沉思,与月光共处。城市的喧嚣与春风的恬淡形成对比,阁中兄弟情深,朋友相聚其乐融融。

诗人自称常为宾客,主人邀请他观赏南山,南山虽远在天边,但如同陪侍朝廷。诗人感叹人生如浮云,瞬息万变,唯有南阁的宁静能让人超脱。他提出一个哲理性的观点,认为人心居于天地之间,取象于离卦,象征着光明与智慧。南阁就像太阳,照见万物,无论远近、大小都清晰可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活的洞察和对知识的追求。

最后,主人听后欣然,诗人便以此诗形式,记录下对南阁的感慨,作为对这座阁楼的一次深情述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南阁的喜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尝为赵太社作章泉二字及匹纸写诗二十二首赵一再有诗因次韵(其二)

几度诗来儆谬悠,怀人应念水三州。

宁睎太白怀金马,忍效灵均驷玉虬。

上帝汝临毋敢贰,中心如噎本何求。

狂言又被公挑拨,知我惟公不我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某偶为木犀有赋遂蒙别驾诸丈光和盈轴因惟晋以后名科第曰折桂两无相关至近世则又以木犀之别种有岩桂之名其实非桂也遂并为一物辄为二木讼冤呈诸丈一笑

澹云明露立苍苍,不识从来声利场。

晋士习浮轻兴喻,唐人承误转周章。

高谈天上兔蟾影,卑拟人閒龙麝香。

犀桂自殊苦相累,都将荣进溷真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洪士龙以洪舜俞考功所作竹洲精舍记见问

考功记竹洲,所业在淇奥。

谓学与自脩,此何取于竹。

士龙来谂余,试请言其目。

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独。

阴阳迭盈虚,表里更见伏。

厥象肖坎离,厥理寓姤复。

榆杏柞与檀,四序所宜木。

此独贯四时,不受寒暑触。

示人人不察,但识霜更绿。

谁能淇之上,兴寓三反覆。

形气互发明,显微相贯属。

嗟余粗知方,倚枝看不足。

安得两洪君,试同烟露宿。

形式: 古风

费参政挽诗(其二)

党论危疑日,几微细补缝。

平舟行浪稳,暖气拆冰融。

风雨千閒屋,酸咸一鼎饔。

人才关国本,谁念昔培封。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