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有胜处曰卧龙南康朱使君始筑茅绘诸葛武侯像于其中以书属予赋诗寄题此篇

庐山仙灵宅,佳处固非一。

颇闻卧龙胜,幽深谅难匹。

悬瀑泻琮琤,石壁两崒嵂。

草木被光辉,波澜动回没。

今年朱使君,下马恍若失。

徘徊领妙趣,指点筑茅室。

为爱卧龙名,英姿慨超轶。

于焉俨绘事,长风起萧瑟。

髣髴梁父吟,尚想翁抱膝。

惨澹风云会,飘忽日月疾。

独存经世心,千载讵可汩。

褰裳欲从之,云涛渺寒日。

形式: 古风

翻译

庐山是仙灵的居所,美景之处实在不止一处。
听说卧龙胜景更胜一筹,那幽深的意境恐怕难以超越。
瀑布如悬挂,水声清脆,石壁陡峭峻峭。
草木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波光粼粼,时隐时现。
今年朱使君来到此地,下车后仿佛失去了方向。
他徘徊欣赏,领略奇妙趣味,指示着建造茅屋。
他因仰慕卧龙之名,豪情壮志超越常人。
在这里,艺术创作仿佛生动展现,秋风吹过,带来萧瑟之感。
仿佛听到《梁父吟》的回响,想起老翁静坐膝上的情景。
风云变幻,时光飞逝,令人感慨。
他保持经世济民的志向,千年时光怎能磨灭。
他想要追随这份情怀,但云海滔滔,寒日沉沉。

注释

庐山:庐山。
仙灵宅:仙人的居所。
卧龙:比喻风景极美的地方。
谅:想必。
悬瀑:瀑布。
琮琤:形容水流声。
崒嵂:形容山势险峻。
朱使君:古代官职名,这里指某位官员。
恍若失:仿佛迷失。
妙趣:美妙的趣味。
茅室:简陋的草屋。
英姿:英勇的姿态。
超轶:超过常规。
俨绘事:认真从事绘画。
萧瑟:凄凉、冷清。
梁父吟:古诗篇名,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翁:老者。
风云会:风云际会。
飘忽:迅速流逝。
经世心:治世之心。
讵:岂,怎。
褰裳:提起衣裳。
云涛:云海。
渺:辽阔。
寒日:寒冷的太阳。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美丽景色和仙灵宅的幽深之处。开头两句“庐山仙灵宅,佳处固非一”即点出了庐山不仅是一个地方,而是有多个美好之处。紧接着,“颇闻卧龙胜,幽深谅难匹”表达了对“卧龙胜”的赞誉,这里的“卧龙”指的是诸葛亮的名字,而“胜”则是山势雄伟的意思。

接下来的几句“悬瀑泻琮琤,石壁两崒嵂。草木被光辉,波澜动回没。”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飞流直下的瀑布声,石壁的陡峭,以及阳光照耀下草木的明媚与河水的波澜。

诗人提及“今年朱使君”下马探访此地,显得有些迷失方向,但随即领略了这里的奇妙之处,并指点着要在此筑造茅室。诗中表达了对“卧龙名”的喜爱,以及朱使君英俊不凡、超凡脱俗的风范。

最后几句“于焉俨绘事,长风起萧瑟。髣髴梁父吟,尚想翁抱膝。”则是对诸葛亮在庐山筑室的故事进行描绘,充满了对历史伟人的怀念和景仰之情。结尾“惨澹风云会,飘忽日月疾。独存经世心,千载讵可汩。”表达了诗人面对庐山美景与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和赞颂。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诸葛亮故事的回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理想,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历史氛围的佳作。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张子真杨政光吴德夫追路湘源赋此以别

驱车出严关,触热归路长。

一雨群物苏,吾行亦清凉。

漓水自南去,湘流正洋洋。

眷言二三友,跋马勤送将。

萧然短长亭,每语夜未央。

张子名家驹,千里方腾骧。

杨郎岭中彦,而能敛锋铓。

延陵旧所熟,气味固难忘。

向来幕府游,三秀丽斋房。

居然出别语,分袂楚粤乡。

人生会有别,勿悲参与商。

独有赠言意,临岐更平章。

风俗易移人,宦途剧羊肠。

千钧有不守,决去飞鸟翔。

要当勉自持,诗书作金汤。

他年相会处,刮目看增光。

为谢桂父老,无泽留一方。

惟馀石间字,时与洗苔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张子渊携二子西归求予诗为赋此以致乡党之义

穷冬溯荆江,风急波涛怒。

张君一叶舟,追逐任掀舞。

时从古岸边,颇得班荆语。

君家岷山下,须眉挟风雨。

万里垂橐归,问君自何苦。

两儿才过膝,秀色隐眉宇。

昨者试省中,旁观正如堵。

诵书声琅琅,亦复记训诂。

呼前与酬答,进止良应矩。

我为三咨嗟,每见必摩拊。

祝君须爱惜,事业贵有序。

美质在陶冶,如器无苦窳。

道远方愁予,速成戒自古。

可使利欲风,居然熏肺腑。

良心人所同,爱敬发端绪。

岷江本一勺,东流贯吴楚。

但当养其源,日进自莫禦。

君归闭门思,予言或可取。

形式: 古风

张安国约同赋仇氏㔶瓮酒

人间炎热不可耐,君家瓮头春未央。

想当醉倒卧永日,梦绕清淮归故乡。

后生那得识此酒,从君乞方还肯否。

徽州作赋为欷歔,荆州诗来端起予。

形式: 古风

时为桂林之役前一日刑部刘公置酒相饯曾节夫预焉既而刘公用陶靖节斜川诗韵见贻亦复同赋以谢

通籍念无补,先庐获归休。

所忻三载间,暇日从公游。

城中十亩园,颇复依清流。

渺渺送归雁,翩翩下轻鸥。

驾言欲南骛,踟蹰眷林丘。

况且远晤言,公唱孰与酬。

祖席近佳日,呼客仍我俦。

相与千载思,谁复念此不。

新诗更纡馀,用以宽离忧。

它年南阜约,剥啄时相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