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姚陈处士挽诗

桂树生堂阶,秋霜悴其英。

秋霜自恒化,能不怀芳馨。

人无金石资,安得独长生。

形质虽化尽,惟善远益称。

缅彼林居士,素履笃幽贞。

恂恂孝友德,坦坦君子行。

推己务惠济,洁身谢浮云。

一朝尽天年,奄兹三纪盈。

松柏绕丘墓,凌云郁青青。

终令怀德者,凭轼怆中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挽诗《馀姚陈处士挽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对逝去的陈处士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对道德品质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句“桂树生堂阶,秋霜悴其英”,以桂树在秋天霜降时凋零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桂树的凋零虽是自然现象,但其芳香却永存于心,寓意着即使生命消逝,高尚的品德与精神将永远被铭记。

接着,“人无金石资,安得独长生”表达了对长寿的渴望与对永恒存在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人世间难以避免的生老病死。这种对生命短暂性的感慨,引出了下文对陈处士品格的赞美。

“形质虽化尽,惟善远益称”强调了陈处士虽然肉体已逝,但其善良的品质和深远的影响却如同不朽之物,永远被人怀念与称赞。这不仅是对陈处士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是对道德力量超越生死界限的肯定。

“缅彼林居士,素履笃幽贞”通过对比陈处士与隐居山林的士人,进一步凸显了陈处士坚守正直、纯洁品行的高尚人格。这里的“素履”象征着陈处士的朴素生活和高洁志向。

“恂恂孝友德,坦坦君子行”是对陈处士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以及作为君子的言行举止的赞扬。这种对家庭责任和社会伦理的重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推己务惠济,洁身谢浮云”描述了陈处士以自我为起点,致力于帮助他人,保持清白,远离世俗的诱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品德的又一亮点。

最后,“一朝尽天年,奄兹三纪盈”表达了对陈处士寿终正寝的惋惜之情,同时“三纪盈”也意味着他度过了一个相当长而充实的人生。

“松柏绕丘墓,凌云郁青青”以松柏环绕墓地、枝叶茂盛的形象,象征陈处士的品德如同松柏般坚韧不拔,即使在死后,依然给予后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和启示。

“终令怀德者,凭轼怆中情”则是对那些怀念陈处士之人的情感表达,他们面对陈处士的墓碑,心中充满了哀思与敬仰,这份情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深厚。

整首诗通过对陈处士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悼念,也传递了对高尚品德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修养和个人品格的高度重视。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题山水图

结缨二十载,素发忽盈簪。

才薄识且疏,驱驰百不任。

忧虞积怀抱,流尘暗衣襟。

潇散此谁与,结庐在幽深。

危峰叠苍翠,灌木郁成阴。

奔泉泻石涧,浮岚掩遥岑。

骀荡时物荣,交交响春禽。

趣与清景会,而无尘俗侵。

窗中南华篇,流玩以澄心。

相知一二辈,囊琴亦来寻。

更迭为我弹,泠泠皆雅音。

怡然乐吾天,抚卷心为歆。

俛首发长叹,怅然兴越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脩敬斋

士学之所本,乃在方寸间。

出入慎省察,奉持常拳拳。

执虚如执玉,处独如临尊。

主一不二适,存养静以专。

益久虚且明,万理自森然。

所以德之聚,古人有名言。

罗生豫章裔,家学探渊源。

脩敬揭斋扁,瞻对如孔颜。

肃中戒外驰,宴坐必衣冠。

云谷有明训,昕夕勤钻研。

勉哉在惇行,勿云知者难。

形式: 古风

桃源县

泊舟桃源县,满目生秋草。

不见桃花林,但见牛羊道。

临江尽茅舍,绕屋惟桑枣。

尚有淳朴风,何由恣幽讨。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九日发桃源遇便风

出门已六日,嘉节逢重九。

旭日明秋空,川原净氛垢。

寥寥数家村,茅檐荫榆柳。

绿醑堪旋沽,黄花何处有。

张帆乘便风,舟行疾于走。

前岸渺弥望,瞬息属回首。

桃源下百里,不待晨炊后。

北京缅迢递,王程畏迟久。

举觞问河神,明晨还送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