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敬斋

士学之所本,乃在方寸间。

出入慎省察,奉持常拳拳。

执虚如执玉,处独如临尊。

主一不二适,存养静以专。

益久虚且明,万理自森然。

所以德之聚,古人有名言。

罗生豫章裔,家学探渊源。

脩敬揭斋扁,瞻对如孔颜。

肃中戒外驰,宴坐必衣冠。

云谷有明训,昕夕勤钻研。

勉哉在惇行,勿云知者难。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脩敬斋》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其内容深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精髓。诗中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指出学问的根本在于内心的谨慎与虔诚。诗人以“执虚如执玉,处独如临尊”来比喻对待知识和孤独的态度,既要像珍视玉石一样珍惜知识,也要像面对尊贵之人才般保持谦逊。接着,诗人提出“主一不二适,存养静以专”,意指专注于一事而不分散精力,通过内心的宁静和专注来培养品德。

进一步地,诗人阐述了长期的修养能够使人心灵更加空灵而明亮,万物的道理自然显现。这反映了儒家认为通过持续的自我反省和修养,个人的道德品质会逐渐积累并达到高尚境界的观点。诗人还提到“所以德之聚,古人有名言”,强调了古人关于道德积累的名言,表明这种修养之道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最后,诗人以“罗生豫章裔,家学探渊源”开篇,点明了自己来自豫章(今江西南昌)这一儒家文化深厚之地,家族世代传承的学问渊源。通过“脩敬揭斋扁,瞻对如孔颜”表达了自己对孔子和颜回的崇敬之情,以及在斋中修行时的庄重态度,如同孔子和颜回一般。诗人强调了斋中修行时内心的肃穆与戒除外在的浮躁,即使在闲暇之时也必定保持衣冠整齐,体现了对礼仪的重视。

“云谷有明训,昕夕勤钻研”则表明了诗人遵循云谷(可能是指某位高僧或先贤的教诲),每日早晚勤奋学习和研究。最后,“勉哉在惇行,勿云知者难”鼓励人们在实践中践行道德,不要因为知道道理而感到困难,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脩敬斋》不仅是一首展现个人修身养性的诗歌,也是对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深刻反思与实践指南。它强调了内心修养、专注、谦逊、礼仪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是对古代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桃源县

泊舟桃源县,满目生秋草。

不见桃花林,但见牛羊道。

临江尽茅舍,绕屋惟桑枣。

尚有淳朴风,何由恣幽讨。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九日发桃源遇便风

出门已六日,嘉节逢重九。

旭日明秋空,川原净氛垢。

寥寥数家村,茅檐荫榆柳。

绿醑堪旋沽,黄花何处有。

张帆乘便风,舟行疾于走。

前岸渺弥望,瞬息属回首。

桃源下百里,不待晨炊后。

北京缅迢递,王程畏迟久。

举觞问河神,明晨还送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新安驿奉简蹇公及公素

解缆未十里,峥嵘乱云黑。

北风吹波立,进咫退已尺。

努力度前湾,依林聊暂息。

船窗雨穿溜,狼藉沾衣席。

局蹐拥毡毳,愁坐终日夕。

仆夫劳敝馀,饥寒皆失魄。

对此伤人心,奈何远行客。

中宵豁阴翳,青天流月色。

同舟各解颜,安卧免欹侧。

人事有仓卒,天道叵测识。

向来行路难,未有新安驿。

形式: 古风

送周布政还广西

周子湘中彦,桂芳昔同官。

清姿玉瓒贵,雅量湖海宽。

所发必归厚,所履必由端。

霜台既展骥,秋曹亦翔鸾。

中尝擢近职,所树皆桓桓。

遂授方岳寄,八桂开大藩。

勉勉敷上德,孜孜救民难。温若春阳煦,润若时雨?。

劳勤十载馀,坐镇边隅安。

考绩进禄秩,蒙恩复南辕。

嗟予久间阔,暂晤仍鲜欢。

相送即脩途,相期惟岁寒。

何以表中愫,聊赠青琅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