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泉引

泉涓涓兮出重山,回抱山麓兮入于苍渊。

流来孔多兮自溢于林间,出始一勺兮下合成川。

塍有稻兮垄有黍,聚以时兮令以鼓。

削高增卑兮酾渠络缕,人不爱力兮挥锸如雨。

川流浚兮来无穷,泥五斗兮水一钟。

旱暵则引兮淫潦则通,自今以往兮乐我良农。

礼有经兮岁有蜡,羊豕盈牢兮农舞于社。

椒香桂绿兮云车满野,敬谢有功兮宜奠于泉下。

吾之将归兮星律回秋,告邦人兮导畎浍之常流。

欲泉利之专兮先耘耨之不偷,无忘吾语兮若吾岁之来游。

形式: 古风

翻译

泉水涓涓地从高山流出,环绕山脚流入深邃的深渊。
水流众多,溢出林间,起初只是一勺,最终汇聚成河川。
田埂上种着稻谷,田垄上长着黍米,按时节聚集,击鼓指挥。
调整高低,疏导渠道,人们不吝力气,挥动铁锹如雨般劳作。
河水不断,源远流长,五斗土沉积,一钟水清澈。
干旱时引水灌溉,洪水来时排水畅通,从此以后,农民乐享丰收。
遵循礼仪,年终祭祀,羊猪满圈,农人在社稷中欢舞。
椒香四溢,桂树葱郁,田野上云车满载,敬献有功者,应沉于泉下以示纪念。
我即将离去,秋星旋转,告知国人,要保持农田常流水道。
为了泉水畅通,先要勤于耕耘,勿忘我的教诲,就像我每年的来访。

注释

涓涓:形容水流细小而连续。
重山:重重叠叠的山峰。
苍渊:深不可测的深渊。
溢:溢出。
川:河流。
塍:田埂。
鼓:击鼓指挥。
削高增卑:调整地形高低。
挥锸:挥动铁锹。
旱暵:干旱。
淫潦:过多的雨水。
良农:优秀的农夫。
蜡:古代年终祭祀。
社:土地神或村落公共活动场所。
椒香:花椒的香气。
星律回秋:秋季星空的变化。
畎浍:田间的沟渠。
游:比喻一年四季的更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水利景象,诗人通过对泉水流动过程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劳动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

泉水从重山中涓涓流出,再回绕山麓进入幽深的苍渊之中。它在林间自行溢散,最终汇聚成川。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也反映了农业生产对水源的依赖。

诗中的“塍有稻兮垄有黍”表明农田里已经种上了谷物,通过“聚以时兮令以鼓”的节奏感,传达出农事季节更迭和劳动节律的重要性。同时,“削高增卑兮酾渤络缕”则描绘了人们对自然环境进行适度改造,以利于农业生产。

“川流浚兮来无穷,泥五斗兮水一钟。”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水的丰富与土壤的肥沃,是农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诗人还提到了旱季引水、洪水时节放流的智慧管理,这些都是古代农民根据自然规律和季节变化而制定的生存策略。

“礼有经兮岁有蜡,羊豕盈牢兮农舞于社。”这里指的是农家按照年节进行祭祀活动,同时也表达了农业丰收后的喜悦之情。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协调在诗中得到了美好的展现。

“椒香桂绿兮云车满野,敬谢有功兮宜奠于泉下。”椒、桂等植物的生长状态反映了环境的良好,而“敬谢有功”则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最后,“吾之将归兮星律回秋,告邦人兮导畎浍之常流。”诗人宣告自己的离去,并希望人们记住这些与水相关的智慧和生活方式。通过“欲泉利之专兮先耘耨之不偷”进一步强调了对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珍惜与合理利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勤劳不偷懒的农耕精神。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农业智慧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浴蚕

柳暖柔可结,川晴流放光。

系柳浴晴川,簇簇古渡傍。

春阳涵馀润,斓斑色青苍。

衣被天壤周,卵化初微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留客

秋堂留晓客,密雨拥柴门。

石鼎燃松叶,山樽捧竹根。

买鱼催网急,尝栗破皱繁。

村黑归泥滑,移床醉夜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病目

昔年勤细书,广博求多益。

谓经手一抄,可胜读数百。

矻矻三十年,尝废寝与食。

磨墨见砚穿,败笔如丘积。

高编连大轴,不知几万亿。

当时气血盛,未觉损目力。

今年四十六,百病乘其隙。

双瞳旧劳甚,凝血聚成脉。

虚炎更上攻,常若包芒棘。

远视但䨥䨥,浮空乱花黑。

少功跂前修,钻仰极窥测。

志欲继绝学,九万希鹏翼。

求于形器外,脱然有所得。

上友千古魂,神遇展良觌。

年来老且病,筋骸当少息。

六物已熬成,昏气须清涤。

形式: 古风

读陶渊明诗

渊明才力高,诗语最萧散。

矫首捐末事,阔步探幽远。

初若不相属,再味意方见。

旷然闲寂中,奇趣高蹇嵼。

众辞肆滂葩,奸怪露舒惨。

彫刻虽云工,真风在平澹。

距今几百年,有作皆愧赧。

予尝跂清尘,忽忽气相感。

安得起从游,绝顶与同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