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鱼堂文集

孔门道不二,传道有程朱。

程朱别其派,门户遂分殊。

从者病拘滞,攻者空诋诬。

授受各有本,渊源莫可俱。

有明尚虚寂,阴释而阳儒。

大道不遽投,讲堂启三鱼。

传经崇正学,吏治出诗书。

孰谓心即理,善恶入迷途。

孰谓静不动,渣滓玷太虚。

主敬与穷理,不可离须臾。

松阳留讲义,微言得持扶。

洋洋象山语,非不味道腴。

姚江及白沙,良知举一隅。

无如浅浮子,泛滥失所居。

辟之不遗力,后学赖步趋。

博文约以礼,体认越粗疏。

我读学术篇,此情列粲如。

师承今未远,翘首望当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读三鱼堂文集》由清代诗人许传霈所作,是对古代学术传承与流变的深刻反思。诗中首先提到“孔门道不二”,强调儒家学说的统一性,随后通过“传道有程朱”点出程颐、朱熹在儒家学说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接着,诗人探讨了程朱学派的分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指出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和误解。

诗中提到明朝时期学术界对虚寂、阴阳儒学的偏好,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大道不遽投”的态度,强调了在复杂学术环境中坚持正统学说的重要性。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传经崇正学,吏治出诗书”的理念,即通过传授经典知识来培养官员的道德品质和治理能力。

诗人对“心即理”、“静不动”等哲学概念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正确的认识不应陷入偏执,而应深入体悟事物的本质。他强调了“主敬与穷理”的重要性,即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敬畏之心,并不断探索事物的原理。

最后,诗人提到了明代学者王阳明(象山)的思想影响,以及王守仁(姚江)、陈献章(白沙)等人的“良知”观念,同时批评了一些学者因浅薄浮躁而偏离正轨的现象。诗中表达了对学术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后学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先贤的智慧,不断前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学术思想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学术传承、道德修养以及个人修为的深刻见解。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游白云洞次前明张忠敏重游白云洞韵

春游结伴计经年,探胜寻幽思渺然。

酒味不嫌茶味澹,道心争似石心坚。

一堂风雨泉声护,万古台池花气妍。

自愧数来无可献,白云袖得有前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是日适逢寒日归途有作次方干寒食过东阳韵(其一)

春来游兴比花浓,归折花枝路几重。

绿野风和人薄醉,閒过山寺不闻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是日适逢寒日归途有作次方干寒食过东阳韵(其二)

他乡半是故乡人,佳节同游日未曛。

荒冢纸灰忽飞起,归心谁得似归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陈雪杭邮寄白云洞读书图题作,诗以复之

怕听他乡金缕歌,新词题到怅如何。

东风有脚留诗住,飞瀑无心送鲤过。

石洞句多惭务观,水亭图寄话东坡。

明朝欲放云归去,长与严江月影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