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纯臣端公使契丹奠祭

汉庭遣奠阏氏幕,二月阴山雪未销。

行尽黄沙春不见,哀缠碧眼魄谁招。

已将厚礼施殊俗,更录专辞入本朝。

名马赠归多爱惜,北风嘶处竞萧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汉家朝廷派人祭奠阏氏的墓地,二月的阴山冰雪还未消融。
行走在漫漫黄沙中,春天却始终未能出现,悲哀的情绪环绕着碧绿的眼睛,灵魂该向谁寻求慰藉?
已经将丰厚的礼物赠予异族,还将专门的言辞记录在朝廷史册中。
名贵的马匹被赠送回去,人们都十分珍爱,北风吹过时,马儿的嘶鸣声显得格外凄凉。

注释

遣奠:派人祭奠。
阏氏:古代匈奴等北方民族对王后的称呼。
阴山:中国北方山脉,与黄河并列。
碧眼:形容异族人的眼睛,此处可能指匈奴人。
名马:珍贵的战马。
萧萧:形容马嘶声凄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朱纯臣端公使契丹奠祭》。诗中描述了朱纯臣出使契丹,前往为阏氏(古代匈奴对女性首领的称呼)举行奠祭的场景。二月的阴山,积雪尚未消融,展现出边塞的严寒与荒凉。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行程的关切,行走在漫漫黄沙中,春天的迹象却难以寻觅,令人感到凄凉和哀伤。

“哀缠碧眼魄谁招”一句,借碧眼(指契丹人的眼睛)表达对异族亡魂的哀悼,同时也暗示了出使任务的沉重。接下来,诗人赞赏朱纯臣以厚重的礼物对待异国,同时将专门的言辞带回朝廷,体现了其外交智慧和责任感。

最后两句,“名马赠归多爱惜,北风嘶处竞萧萧”,描绘了朱纯臣带着珍贵的名马踏上归途,尽管马匹在北风中发出萧瑟的嘶鸣,但这份礼物的珍重和友人的深情,都寓于这声音之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担忧,又寓含了对边疆事务的严肃态度,展现了诗人对出使者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毕郎中提点淮南茶场

汴中春絮乱,淮上鲚鱼时。

顺水疾奔马,出都犹脱羁。

拜亲将已近,食脍不言迟。

到日问茶事,遍山开几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江东转运杨少卿

世言楚使者,乃是汉名卿。

曾欲察黄绶,但能勤列城。

江山无改故,草树几更荣。

有意息民甚,不同求羡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其二)

栗林霜下熟,归摘禦穷冬。

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

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何都官通判虔州

楚越封圻接,帆樯上下频。

商通洲橘熟,信到岭梅春。

白纻歌脩颈,金盘馈紫鳞。

同勤太守职,龚遂汉名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