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挽卢侍郎(其一)》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表达了对卢侍郎逝世的哀悼之情。诗中通过“三十趋京国”一句,描绘了卢侍郎年轻时即赴京城追求仕途的情景,体现了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接着,“同时复有谁”一句,既是对卢侍郎早逝的惋惜,也暗含了对当时同辈中人才凋零的感慨。
“贵为祈父佐,长在缙云司”两句,赞美了卢侍郎在官场上的地位和贡献,祈父佐意味着他在辅佐君王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缙云司则可能是指他在某个重要部门担任要职。这两句不仅赞扬了他的官职之高,更强调了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物化嗟何速,神游不可知”表达了对卢侍郎逝世速度之快的感叹,以及对其灵魂去向的未知与遗憾。这里的“物化”指肉体的消亡,“神游”则是对灵魂飘渺状态的想象,暗示了对生命短暂和不可预知性的深刻思考。
最后,“凄凉山浦侧,千古葬灵輀”描绘了卢侍郎安葬之地的景象,凄凉的山浦旁,千古流传着他的灵柩。这一句不仅渲染了哀伤的氛围,也寄托了对卢侍郎永远怀念的情感,以及对他精神永存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卢侍郎生前事迹的简述和逝世后哀悼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和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悼诗作的深沉情感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