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茅山遇故人的画面,以景寓情,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沧桑之感。"不是红云绛节",开篇即以不寻常的意象暗示了故人的非凡身份或过去的辉煌,可能是指他们曾经的华丽仪仗已不再。"那得玉笙吹彻"进一步强调了往昔的热闹与现今的寂寥对比,玉笙声犹在耳边,但人事已非。
"六代秋风,一天秋露,几多秋月",诗人通过秋天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历史的流转和时光的无情,六个朝代的更迭,如同秋风、秋露和秋月,一去不返。"铸成多少横磨,剑气而今未灭",借剑的锋芒不减,寓意故人的豪情壮志和坚韧不屈,即使岁月变迁,仍然保持着锐气。
"宝帐空悬,瑶台空峙,御炉空爇",这三句描绘了故人昔日的奢华与今日的落寞,曾经的华丽宫殿、宝帐和祭坛如今都只剩空荡荡的遗迹,只有御炉中的香火还在燃烧,象征着故人的精神仍在,但物是人非,令人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茅山为背景,通过秋天的意象和历史的隐喻,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体现了吴绮清词的婉约与深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