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明尚书汪圣锡挽词二首(其二)

刻意追元祐,斯文未丧予。

前生陈正字,今代傅中书。

太末分携晚,东胶觌面初。

追思二十载,痛哭泪盈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刻意追求元祐时期的风范,这种文化精神还未从我身上丧失。
前世曾是陈正字那样的人物,如今我是傅中书的身份。
在太末分别时已很晚,如今在东胶初次相见。
回忆过去二十年,内心悲痛欲绝,泪水湿透衣襟。

注释

刻意:特意。
追元祐:追寻元祐时代的文化风气。
斯文:指文化和文人风范。
丧予:从我这里失去。
陈正字:古代人的名字,可能象征着过去的某种身份。
傅中书:官职名,相当于宰相或高级官员。
太末:地名,可能指诗人与某人分别的地方。
分携:离别。
觌面:面对面。
追思:追忆思念。
二十载:二十年。
痛哭:极度悲伤的哭泣。
泪盈裾:泪水浸湿了衣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为悼念端明尚书汪圣锡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人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汪圣锡与自己的交往,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痛惜之情。

"刻意追元祐,斯文未丧予",这两句赞美汪圣锡的品行和学识,暗示他秉持着北宋元祐年间(以苏轼、司马光等人为代表的学术文化)的高尚文风,这种精神并未在汪圣锡身上丧失。

"前生陈正字,今代傅中书",通过将汪圣锡比作前朝名臣陈正字和当代的中书官员,赞扬他的才德和在仕途上的成就。

"太末分携晚,东胶觌面初",回忆两人分别的时间,可能是在太末(地名)分手,而今相见却已是阴阳两隔,初次见面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更显悲痛。

"追思二十载,痛哭泪盈裾",诗人感慨时光荏苒,二十年过去,对汪圣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痛哭流涕,衣襟都被泪水打湿,表达了对亡友无尽的哀悼和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汪圣锡的赞美和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哀悼和敬仰。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端明尚书汪圣锡挽词二首(其一)

性与天真合,心惟圣处求。

有书皆默记,无事不冥搜。

相业期黄发,祠官恃黑头。

为霖几人望,谁料倏成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端明殿学士王日严挽词二首(其二)

念昔登黄甲,公时上玉堂。

焉知叨儤直,尚及对批章。

二纪光阴速,三年别恨长。

怀贤已惆怅,感旧更凄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端明殿学士王日严挽词二首(其一)

家世三珠树,文章五凤楼。

中年穿豹尾,晚岁冠鳌头。

夷雅推簪橐,清醇动冕旒。

居然似岐国,只欠启金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端明殿学士张定叟挽词

魏国勋劳四海知,南轩爱直古人遗。

中兴家世谁如此,季氏豪英尚似之。

金殿新班将得政,玉麟旧镇且移麾。

落星小驻星还落,江路东西总去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