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槎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地方风物的深情赞美。首句“槎邑有山还有水”,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地点,接着“泰岳洞庭何必拟”一句,以泰山和洞庭湖为喻,强调槎邑的山水之美不亚于名山大川,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自豪之情。
“神仙可居龙可潜,虽不高深亦奇尔”两句,运用神话传说,将槎邑的山水赋予了超凡脱俗之感,既表现了山水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人才毓秀齐中州,纡曳訚訚且秋秋”则转向对人的赞美,表达了对槎邑人才辈出的骄傲。
“䪺令山水因人胜,山水非人空峙流”两句,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联系起来,强调了人的作用在山水之美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山水因人而更显其魅力。随后的“碧梧图映残红皦,桂岫岚飞三不了”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云雾缭绕的山水画卷,充满了诗意与想象。
“渔郎醉放宝江歌,络绎难辞樵径窈”通过渔夫和樵夫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体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最后,“问津声杂春波号,东埔春耕妻饷劳”描绘了春天的忙碌与生机,以及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
“浮图不动人长别,石亭花气侵醇醪”则以静谧的寺庙和花香四溢的石亭,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全诗以“题诗按景谁称首,明府才华驰誉久。枉予技痒聊效颦,不知山鬼揄揶否”结尾,既是对郑敬道明府才华的赞誉,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谦逊态度的体现,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