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军器监簿周公子及(其二)

一经同雁塔,再入并鸳行。

方喜为寮好,那知梦奠伤。

学多应损寿,文富幸流芳。

有士奇如此,云溪奈閟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初次与雁塔同行,再次踏入并肩鸳鸯群。
正欢喜能成为同僚好友,却未料到噩梦中祭奠悲伤。
学问太多或许会折损寿命,但丰富的文学才华有幸流传久长。
世间有这样的奇才,却只能在云溪深处默默隐藏。

注释

雁塔:古代长安的名胜古迹,象征着学问和成就。
寮好:同僚中的好朋友。
梦奠:噩梦中的祭奠,可能指不幸的死亡。
损寿:减少寿命,引申为付出代价。
流芳:流传后世,留下美名。
閟藏:隐藏,不被世人所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廖行之对中国古代官员周公子的挽诗,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深哀悼和对其才华的敬仰。首联“一经同雁塔,再入并鸳行”回忆了与周公子共事的时光,雁塔象征学问之地,鸳行则暗示他们曾一同在官场中并肩前行。颔联“方喜为寮好,那知梦奠伤”表达了对周公子突然离世的震惊和悲痛,他曾是作者的好友,如今却只能在梦中祭奠。

颈联“学多应损寿,文富幸流芳”赞扬了周公子的学识丰富和文学才华,虽然寿命因此可能有所减损,但他的学问和文章将流传后世,成为永恒的芬芳。尾联“有士奇如此,云溪奈閟藏”感叹如此杰出的人才未能得到充分展现,如同云溪中的珍宝被深藏不露,表达了对周公子未竟事业的惋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周公子生平的回顾和对他才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挽刘主簿令二首(其二)

投檄巴陵本为亲,迟留方拟问通津。

一官粗报平生志,万里俄倾未老身。

里棘岂堪栖凤驻,冢花重叹卧麟新。

我惭李汉无才望,敢效韩编作序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挽刘主簿令二首(其一)

雁行场屋久联翩,赋客终为桂籍仙。

鸾诰已封慈母贵,鲤庭仍见世科传。

转头生死归何地,反掌荣枯欲问天。

贱子门阑方有托,惊嗟梁木忽先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刘知府乘

辛苦平生学,儒科志稍酬。

路遥车折轴,夜半壑亡舟。

士惜鸰原尽,亲悲鹤发留。

传家幸有子,门户可无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挽刘学谕玗(其一)

剑浦昔名族,湘川今世家。

簪缨方赫奕,里巷正光华。

岂意有馀庆,翻成不足嗟。

哀哉天道远,福禄一何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