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淮山但有八公名,鸿宝烧金竟不成。
身与仙人守都厕,可能鸡犬得长生。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八公山》。诗中“淮山但有八公名”一句表明淮山因与历史上著名的八公(指的是晋代隐士嵇康)有关而出名,它不再是普通的山,而是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象征。接下来的“鸿宝烧金竟不成”,则是在比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虽然如同用贵重的鸿宝和黄金去试图炼制成仙丹一样,不懈努力,但终究是徒劳无功。
第三句“身与仙人守都厕”表达了诗人愿意与修行之人共同守护那清净高洁的境界,都厕即是古代指居所,也有隐士居住的地方,寓意着超脱世俗欲求,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后一句“可能鸡犬得长生”,则是在表达一种愿望,即使平凡如家禽家畜的鸡犬都能得到长寿不老,这里“可能”字用得甚妙,既表明了这种境界难以达到,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命和永恒价值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功名与超脱尘世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于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王安石个人的政治理想与文学情趣。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野水荒山寂寞滨,芳条弄色最关春。
故将明艳凌霜雪,未怕青腰玉女嗔。
明时君尚富春秋,岂比衰翁远自投。
智略未应施畎亩,上前他日望吾丘。
庵成有兴亦寻春,风暖荒莱步始匀。
若遇好花须一笑,岂妨迦叶杜多身。
万事黄粱欲熟时,世间谈笑漫追随。
鸡虫得失何须算,鹏鴳逍遥各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