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

雨洒江声风又吹,扁舟正与睡相宜。

无端戍鼓催前去,别却青山向晓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雨滴打在江面上的声音和风声交织,小船正好适宜于这样的睡眠时光。
忽然响起的戍鼓声催促着离开,不得不告别清晨的青山景色。

注释

雨洒:形容雨点落在水面的声音。
江声:指江水流动和雨声结合的声音。
扁舟:小船,常用于形容轻便的舟艇。
睡相宜:形容小船在风雨中静止,适合休息。
戍鼓:军营中的更鼓,表示时间或有命令。
催前去:突然响起,催促人离开。
别却:告别,离开。
青山:青翠的山峰,常象征美好的环境。
向晓时:清晨时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出发的场景。"雨洒江声风又吹",通过雨和风的动态描写,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氛。"扁舟正与睡相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安逸生活的向往,似乎在说这个时候最适合安然入睡,而不是出发。

然而,现实中的紧迫感随即而至:"无端戍鼓催前去"。这里的"戍鼓"是军中报时用的鼓声,这里用来比喻外界对诗人行程的强烈要求和压力。这两句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最后一句"别却青山向晓时",则是诗人在清晨离开山色依依的情景。这里的"别却"包含着不舍和留恋,而"向晓时"则加重了一种时间紧迫和日出行程的紧张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清晨出发的复杂情感,以及内心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江北

废宫荒苑莫闲愁,成败终须要彻头。

一种风流一种死,朝歌争得似扬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江南

玉树歌声泽国春,累累辎重忆亡陈。

垂衣端拱浑闲事,忍把江山乞与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竹枝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形式: 词牌: 竹枝

竹下残雪

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

夜来解冻风虽急,不向寒城减一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