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暮霞照水,水边无数木芙蓉。晓来露湿轻红。十里锦丝步障,日转影重重。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风。

夕阳道中。叹秋色、与愁浓。寂寞三千粉黛,临鉴妆慵。施朱太赤,空惆怅、教妾若为容。花易老、烟水无穷。

形式: 词牌: 婆罗门引

翻译

晚霞照映着水面,水边生长着无数的拒霜花。早晨沾着露珠的芙蓉花瓣更显娇嫩。芙蓉花成林成片的开放,灿似锦绣,簇如屏障。随着太阳的转移,层层叠叠的花影也随之发生变化。南方的天空,空旷高远,独自立在这萧瑟的西风中。
夕阳的斜晖洒在古道上,叹息这满眼秋色浓于愁。宫中的无数佳丽,对着镜子懒于梳妆。加上红色则过于红,在芙蓉花前面,感到不能与花争美,无法打扮自己的面容,只有失意而伤感、懊恼。花期短暂,容易凋谢,但秀美的风光,则是无穷无尽。

注释

婆罗门引:词牌名,双调七十六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五平韵。
暮霞:晚霞。
木芙蓉:即芙蓉花,又名拒霜花。
步障:屏幕。
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
迥:远。
粉黛:此指宫女。
临鉴妆慵:对着镜子懒于化妆。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妾:古时也作为女子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男人自称的“仆”。
烟水无穷:水波渺茫,无穷无情,表现惆怅、空虚的心情。

鉴赏

这首宋词《婆罗门引》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动人画面。"暮霞照水",夕阳余晖映照在水面,营造出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水边无数木芙蓉",木芙蓉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娇艳欲滴,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转。

"晓来露湿轻红",清晨的露珠轻轻打湿了芙蓉花瓣,更显其娇嫩与清新。接下来的"十里锦丝步障,日转影重重",通过比喻,形容芙蓉花如锦绣般繁多,随着太阳的移动,投下的影子错落有致,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风",诗人独自站立在开阔的天地间,感受到凉爽的西风,同时也在感叹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孤独。"夕阳道中"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寂寥之感,夕阳西下,道路漫长,象征着人生旅途的无尽。

"叹秋色、与愁浓",诗人直接抒发对秋意渐浓、愁绪随之加深的感慨。"寂寞三千粉黛,临鉴妆慵",借三千佳丽的寂寞来映射自己的孤寂,面对镜子,连化妆的心情都懒散下来。

"施朱太赤,空惆怅、教妾若为容",诗人感叹即使涂抹再多的朱红也无法掩盖内心的愁苦,这使得他陷入深深的惆怅,不知如何才能调整自己的容颜以应对这愁苦的秋景。

最后,"花易老、烟水无穷",以花的凋零和水的无尽,寓言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宋词婉约深沉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

赵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朝赵延进之子,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官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相关古诗词

喜英公大师相访

僧中何事最闻名,笔札高奇是梦英。

十八家书垂墨妙,一千年圣遇文明。

未将六籍重刊石,已驾三车到化城。

此日劳师相枉访,豁然襟抱慰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府真君

卓茂当年政术优,治声终不似贤侯。

显幽一致施仁化,庙食中山卒未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钓鳌亭

天地分来万古多,鳌鱼背稳驾山河。

亭前见说高人钓,池上那闻渔父歌。

四面青峰环秀色,一湾绿水漾清波。

谁能掣断黄金索,终日持竿怎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渔父词(其七)

骇浪吞舟脱巨鳞,结绳为网也难任。

纶乍放,饵初沉,浅钓纤鳞味更深。

形式: 词牌: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