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必彰明盛,来当表庆隆。

野心知楚子,疐尾见周公。

仲德牵衣惠,乌孙饲乳功。

金行钟粹白,冬献莫雷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必定会彰显盛大,来临应表显庆祝的兴隆。
楚国君主心怀野心,却像狐狸绊足,暴露了周公般的智谋。
仲德之德如同牵衣施恩,乌孙的养育之功不可忽视。
金属性质纯正,犹如钟声中的精华,冬天的献礼与莫雷(古人对冬至的称谓)相同无异。

注释

出:显现。
必彰明盛:一定会明显地显示出盛大。
来:来临。
表庆隆:表达庆祝的兴隆景象。
野心:雄心壮志。
楚子:楚国的君主。
疐尾:比喻行动不慎,露出弱点。
周公:指有智慧的人。
仲德:德行出众者。
牵衣:拉住衣服表示敬意或恩惠。
乌孙:古代西域民族。
饲乳功:养育之功。
金行:金属元素的特性。
钟粹白:如钟声般纯净。
冬献:冬季的祭品或贡品。
莫雷:古代对冬至的称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丁谓所作的《狼》。从诗中可以看出,丁谓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主题。

"出必彰明盛,来当表庆隆。"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高亢的气势,意在强调某种事物或事件的显著与重要性。"彰"字意味着显明、明白,而"表"则是指外在的展现。这里诗人可能在用狼来比喻一种力量或状态,它的出现总能带来明显的影响。

"野心知楚子,疐尾见周公。" 这两句中,“野心”可能暗示着某种远大的抱负或者是对自由无拘的向往。而“楚子”与“周公”则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楚庄王和周文王,这里或许是在借用他们来象征一种理想中的政治形态。"疐尾"一词,通常指的是动物的尾巴,而这里则可能是比喻着某种标志性的事物。

"仲德牽衣惠,乌孙饲乳功。" 这两句中,“仲德”意味着中间的道德或者中庸之德,这里的“牽衣”则是在表达一种关怀、帮助的情感。而“乌孙”与“饲乳”则是描述狼的行为,意在强调这种动物的某种善良特性。

"金行钟粹白,冬献莫雷同。" 最后两句中,“金行”可能是在比喻一种光辉灿烂的状态,而“钟粹白”则是形容某物纯洁无瑕。“冬献”则是在描写狼在严寒的季节里仍旧能保持其特性。"莫雷同"则是在强调这种行为或事物的独一无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狼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某种理想状态或者力量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展示了丁谓在用词上追求意象丰富、语言精炼的特点。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宝气媚长浔,明光法大阴。

探龙殊九品,剖蚌尽千金。

汉女飞升迹,鲛人感泣心。

任轻从弹雀,鱼目莫相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诎直明怀让,球鱼示有章。

对扬资指画,受命助心藏。

慎重传三世,荣华置满床。

贤哉段太尉,为国击豺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霜距金犀利,烟毫枳棘铦。

绿沉裁镂管,翠羽饰雕奁。

几格朱黄杂,台床竹素兼。

古今资日用,错综尽洪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鱼戏烟茎细,龟巢粉蕊新。

缝裳怜远客,开幕想嘉宾。

千叶松风畔,双花柳渚濒。

翠芳天宴得,谁假涉江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